麦场号子,在记忆中回响
2019年10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打麦间隙,孩子们偷空看会儿小人书。
   □于方清
  1969年4月至1973年3月,我们全家下放到安徽省天长县杨树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四年的种种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仍在眼前。
  头两年,我们下放的村庄名叫朱家洼,那里的小沟小河特别多,夏天经常下雨,社员们很有经验,每逢这时他们就选好适当的河段,放上自编的细竹排,两边固定好,跟前放个大水桶,身穿雨衣,头戴草帽,稳坐河边,从上方顺流而下有很多野生的鱼虾挡在竹排边上,两三个小时就能收获大半桶,是名副其实的“坐收渔利”。
  凡到此时,我们也与社员一样,共享天赐洪福,家家都办美味鱼宴。大家争先恐后把活蹦乱跳、又大又肥,起码半斤以上的大草鱼或鲇鱼、黑鱼、鲤鱼等送给我们。你婉言谢绝都不行,不要就是看不起他们,那诚挚的劲头,真是三生难忘!
  我们拿到鱼后立即清洗打理,沥干水后,用猪油把大草鱼两边煎黄,放上小葱生姜,倒入清水大火烧开后,再转入小火慢炖一小时,一锅又鲜又嫩、浓浓奶白色的鱼汤就成了。那时没有冰箱保存,就再做几条清蒸鱼,味道也特别鲜美。
  天长县大部分种水稻,也种些小麦。每到六月小麦收到麦场,也是社员集体劳动最欢快的时节。经过两三天大太阳的暴晒,社员从家里拿出了名叫“链架”的一种很原始、简单又实用的脱粒工具。社员分成相对两排或一排,他们操作着,你上我下,很有节奏地发出啪嗒啪嗒声,经过多次反复的敲打,90%以上的麦粒都能脱落下来。那时还没有联合收割脱粒机,农村都是用这种古老的方法,我也曾去参加过此种劳动。
  我最喜欢听他们一边打麦子,一边喊号子的情景,一个人先喊一句,接着大家跟着喊,或者一人喊上句,大家喊下句,声音洪亮,场面热烈,很是振奋人心。我粗略回忆一下,他们喊了这些动听易懂的号子,如:
  麦子上了场,社员喜洋洋;今年大丰收,又要多分粮。
  麦子收成好,社员乐悠悠;烙饼包包子,咱们也很牛。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就像爱宝宝,收成不会差。
  大伙加油干,禾苗长得赞;精心细管理,定能多贡献……
  我听到这些朴素动听的号子,深受感动。这些词句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实际情景,我心想,千万别小看种田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不平凡的能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