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茶卖白开水的济南茶馆
2019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武存中   
  
  说到茶馆,自然就想起老舍先生写的话剧《茶馆》,济南的茶馆不同于老舍笔下北京的茶馆,它不卖茶而卖白开水。
  济南的茶馆就是半间门头,一个大炉子,七八个炉口,每个炉口上都烧着壶,水开了就把壶提一边去,压着半边火,让它总是沸腾着,人们随时可以去灌。叫它茶馆实在名不副实,但又一想,叫别的名字也不好,比如叫它“白开水馆”还真不行。
  城南一带几乎每一条街上都有茶馆。我所知道的宽后所街东头、洪字廒街西头都有一个茶馆,那时的茶馆也兴“水票”,先买若干张水票,用时交上一张,十分方便。类似于今天超市里的会员卡。但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茶馆便歇业了。因为那时的煤炭开始凭票供应,茶馆老板弄不来那么多煤票。进入了票证时代之后,铲除了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所以这朵“资本主义之花”很快就自行消亡了。
  济南真正喝茶的地方叫“茶社”,如广瑜茶社、望鹤茶社,还有大观园的晨光茶社。据老人回忆,解放前济南著名的茶社不下二三十家。但茶社不光是品茗之处,乃是济南人娱乐休闲之所。也是济南“曲山艺海”的由来,南腔北调,在此汇聚,济南的茶馆不同于成都人的“摆龙门阵”。老济南人进茶馆,是听评书和大鼓书来的,一边品茶一边听鼓弦抑扬之音,品人生悲欢之事。“指点万里外,话说千年久;忠奸善恶案,悲欢离合酒;三教九流全,神仙龙虎狗”。这句谚语是对济南曲山艺海的概括。鼓弦儿一响,惊堂木“啪”的一拍,胜却多少文人学士的说教。
  据记载,宋元以来,济南已为词曲胜地,明代济南戏曲家李开先,创立了“富文堂词会”,专门编创俚词俗曲。他有一座“藏书楼”,专门珍藏历代市井艳词俗曲,被誉为“词山曲海”。“曲山艺海”便是由李开先之“词山曲海”而来。清末民初,济南茶馆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自上世纪初开埠以来,南词北曲荟萃,高手名家云集,与北京、天津并称为北中国的三大曲艺发源地。书社茶馆多集中于城西繁华热闹的商埠区,如新市场、大观园、劝业场以及趵突泉等处。当时,唱“荷叶吊板”的苟春盛、唱“木板大鼓”的黄春元、说山东快书“武老二”的杨凤山,以及著名五音戏艺人邓洪山(艺名“鲜樱桃”)、评书艺人傅泰臣、山东琴书艺人邓九如等,都齐集于此;京津著名相声艺人李德锡、黄金堂、常宝堃(小蘑菇)以及他的老师张寿臣等也纷纷来济南“跑码头”。1943年后,大观园晨光茶社的相声异军突起,蜚声海内,汇集了京、津、济三地相声精英,茶客往往需排长队购票。盛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前。此外,上世纪30年代,是大鼓书最为走红的时代。京韵大鼓“小彩舞”骆玉笙,是大观园共和厅茶园的“台柱子”;大鼓“皇后”鹿巧玲在萃卖场茶园独占鳌头;唱梨花大鼓的谢大玉是大明湖鹊华居和趵突泉望鹤亭茶社的“台柱子”。
  改革开放之后,茶馆才逐渐地恢复起来,我记得舜井商业街与过去的舜庙街交会处,有一个茶馆叫“天然居茶馆”,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下联是“居然天上客”。也就是把上联颠倒过来成为下联。对得非常巧妙。
  而今,随着时代和城市生活的变迁,济南传统意义上的茶馆已经很少了。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取代了过去的茶馆。期待济南有郭德纲那样的人物出现,重塑晨光茶社的辉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