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德州市农科院党总支以不划阶段、不分环节高标准、重质量的要求,为全体党员提出了“走深走实”的更高标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取得良好成效。
从个人到集体 学习教育如火如荼
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严格落实两个抓手,一手抓理论知识学习,一手抓思想政治宣传,德州市农科院坚持切实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通过党员干部个人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内力外功双管齐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
党员个人学习,不重笔记重思考、重感悟,学习《初心》,认识到践行初心才能凯歌行进,偏离初心难免误入歧途;集中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让我们认识到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怎样坚持党的领导、怎样让党的领导成果惠及人民;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深对党的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的认识;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防线,从一言一行做起,从点滴小事严起,慎独、慎微、慎初,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另外,7月底充分利用院网、微信、宣传栏、电子屏、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阐释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总要求和目标任务,精准解读主题教育各项要求。9月院党总支成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各党支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院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指导推动农科院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局面。10月30日组织全院党员干部职工赴宁津县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馆参观学习,自觉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淬炼初心与使命。9月29日至11月底,紧紧围绕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宗旨性质、担当作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性修养、廉洁自律等八个专题,开展五次学习研讨及一次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深入把握服务中心要求,把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同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机结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理论学习配合实地调研 教育学习成果不断深入
作为地市级科研单位,德州农科院一直秉持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将主题教育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德州市农科院院党总支书记、理事长贺洪军多次调研皆是下乡直接到村,不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式的调研,不拘泥于“盆景式”典型,而是和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面对面向农民群众征求意见,向齐河、临邑县有关乡镇发放调查问卷,收回110份。
真正放下架子、铺下身子,把自己当学生,和群众交朋友,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回来”,发现新问题、真问题。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成果,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找出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真实最迫切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撰写《关于德州市乡村产业振兴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深刻分析了德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就加快农业产业振兴提出六点针对性对策建议,得到了充分认可。通过边调研边学习边对照检查,在调研中深化理解和感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同时,院党总支多次组织本院党员及群众代表,征求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意见建议,并就扎实推进活动开展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另一方面,理论学习与参观学习相结合,10月17日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一只饭盒》;10月30日,赴宁津县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馆参观学习;11月6日党员干部参观市档案局70周年成果展,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1月14日到禹城市辛店镇李伯辛村开展扶贫助农志愿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我院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为当前当地农业生产服务”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本市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科技问题。
从严从实检视问题 主动作为成效显著
近年来,德州市农科院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主动认领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把问题查深、挖透、改实,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农科院各项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市农民群众,为本市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结合调查研究成果,检视农科院的问题主要突出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不够和现代农业新技术研究力度不大两个方面。
德州市农科院研发的“玉米大豆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是白拣”,每亩增收200多元,“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每亩可增收300多元。但是这些重要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速度不理想,目前仅在德州市几个县市区有试点示范,距离全市推广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分析原因,这些好成果转化速度不快,主要还是转化手段落后,指导服务不到位等导致的。
为此,农科院利用“三秋”季节选派5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联系全市146个村,建立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绿色防控、小麦水肥一体化、鲁西北地区化肥减施、高蛋白大豆绿色高效、林下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日光温室保温及LED补光调控、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广示范点。创新工作制度,集中优秀人才和优势科研力量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
对于现代农业新技术研究,大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农业,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新科技的力度不大。
为此农科院党总支经研究决定,结合派驻“第一书记”“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村一线指导特色产业发展。根据各县区产业发展需要,在全市选5个村,建立“乡村振兴联村共建”联系帮扶点,利用农科院科研基地、园区举办现场观摩、科技培训等活动,开展“科技、人才、平台、文明、党建”五个共建合作,共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务求实效整改落实 主题教育学习持续深入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经过短短三个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农科院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按照“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真正静下心,坐下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围绕初心使命,联系各自工作实际,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员素质得到提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紧跟党中央领导核心,激发全体党员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的精神状态,应对新风险新挑战新形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保持学习态度,紧紧跟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研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各种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保持清廉本色,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群众评价反馈良好。“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德州市农科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为当前当地农业生产服务”宗旨和“开门办院,三个面向”的工作思路,即面向生产搞科研,面向高端口联合,面向农民搞服务。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技合作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为全市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针对全市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放心农场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等加大科研项目攻关和科技服务力度。
教育成果转换经济效应 加快破解产业难题
下一步德州市农科院将紧紧围绕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全市乡村振兴产业需要,重点突出促进农民增收和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面向生产选题,解决德州市主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大力研发引进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
优化科技服务。着眼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强化对产业振兴的科技支撑,在德州市选择5至7个点开展“乡村振兴联村共建”行动,实现“科技、人才、平台、文明、党建”五个共建,大力培树产业振兴典型,并重点围绕放心农场建设、新型经济主体、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同时,深化科技合作。认真落实德州市委、市政府“双招双引”工作要求,根据全市各县市区产业特色和需求,充分发挥本市与中国农科院院地合作机制,发挥我院与国内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联系面广的优势,引进高层次专家和专家团队,开展协同创新、协同服务,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无论走得多远,农科人从未忘记来时的路。德州市农科院全体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秉承“为当前当地农业生产服务”宗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努力为德州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芳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