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集团首席技师汤海威:
这台“发动机”,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2020年01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参加工作20年来,汤海威发挥立足岗位、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专注细节、精益求精,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不断实践创新,在排放认证试验、发动机先进试验技术、技艺传授等方面为行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己“专注细节、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吴佳
通讯员 刘晓林 郭一博    

迎难而上
护航柴油机研发

  发动机特种测量技术攻关项目中,活塞动态温度测量技术是难度最高的一项,需要从高速运转的活塞上安装测点,在高温、高压、极小间隙及复杂运动的机内工作环境中有效的测量和传输温度数据,为提升发动机可靠性提供数据。这项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研究机构手中。即使被称为“世界活塞大王”的马勒公司也需要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测试,且收费高昂,试验繁琐。国内的活塞遥感测温、存储测温等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进行初步技术开发便需要收取上百万的费用。
  潍柴活塞温度测量任务一提出,全球专业的研究机构都善意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技术难点太多,成功率太低,不建议自行研发。然而潍柴发动机可靠性是金字招牌,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2016年夏,汤海威首席技师工作室正式针对此项技术展开攻关。
  汤海威说,“很多业内人士都觉得我们是在挑战一项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是想想最初的计算是怎样的一个大块头,然而现在一部手机便可以实现大部分的功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挑出思维惯性,不断创新。汤海威带领团队通过三维设计,开发了双连杆机构联动的引线方式,并创新性的通过3D打印模型开展联动机构及引线的试运行,经历了多次尝试后,总结了10大类30余项技术点,成功的解决了引线弯折、挤压、运动干涉等问题。
  新的技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联动机构安装在WP13柴油机上并成功运行,完成稳定而准确的温度信号传输,活塞动态温度测量的难题,被汤海威的团队攻克了。
  多年来,汤海威先后参加潍柴国III、国IV、国V、国VI全系列机型开发,完成了许多国内外重要排放认证试验,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多次参与了发动机“三高”试验,在高温50℃的火焰山、最低-42℃的黑河和海拔5200米高原的环境中进行柴油机的高温、高寒、高原适应性试验,为潍柴发动机产品研发和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技术“拓荒”者
青年“领路”人

  在完成了有线测温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团队专攻无线测温技术。从无线到有线,这是另一个层级的跨越。有线测温,测温模块可以安装到发动机外部,从而减少严苛的内部环境、紧凑的结构等影响。无线测温技术将之前所有的困难等级全部加倍。
  在无数次的尝试之后,精密的电路板、稳固的电池防护、灵活的转接装置共同形成系统,释放出强大而稳定的信号,且具备极强的传输能力,这个困扰了国内外同行多年的技术难题,终于被攻克。
  汤海威利用自己所学,结合现场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在发动机先进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方向取得多项技术创新,获得国家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先后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省、市、公司级创新奖项,每年为公司节约研发成本3000余万元。“没有捷径,有的只是不停地尝试,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经过团队努力,实现了活塞无线测温技术中国第一的突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潍柴这一国家内燃机尖端平台上,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要追求的幸福感是科技创新的奋斗过程。”汤海威说。
  如今,汤海威受聘为潍柴大学首批特聘讲师、技术中心岗位课程开发项目讲师,积极培养爱钻研、肯攻关的技能人才,先后带徒7人,完成4类柴油机相关课程开发及教案18篇,规范化作业指导文件22份,授课160余学时,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