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普大V也可以评教授
2020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做科普推广、当博物馆讲解员,都可以评“正高”“副高”了。
  2019年,北京在全国率先评出科学传播高级职称,75人在年底获得首批高级职称证书。他们中有的是科普品牌创始人,有的是科普场馆管理者,有的是科研院所工程师,还有的只是普通的博物馆讲解员。此前,他们或高调亮相于诸多自媒体平台当“大V”,或默默地在博物馆一线做讲解,凭着兴趣,靠着热情,为科学传播做着自己的努力。此后,他们和其他专家学者一样,有机会成为“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
  做了10年讲解员,讲解词可以放在桌上摞起“高塔”,自己知识的付出被认可了吗?2019年年末,北京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高源对自己的怀疑得到官方认定,在北京市首次增设的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定中,他获得副高级职称。
  此次职称评选,高源的申报材料是以自己讲解词为蓝本,撰写的一本书。不要小看这份讲解词,这正是专职讲解员的特长,因为是原创的。初创之后,要经过科普加工、现场讲解后的反馈与调整,极为烧脑。而且,这样费神费力的讲解词过不了多久就得重新创作。随着博物馆展品的更新和新研究成果的出现,“两年不到就全废了!”高源有时会对自己工作的价值难以体现而感到苦闷。
  像高源这样有着类似困惑的科普人员不在少数。目前,仅北京市就有科学传播专业技术人员5万余人,放眼全国,这个数字更不容小觑。尽管这些从业人员取得了专业的成果和业绩,具备了晋升相应职称的条件,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业资格评定标准和评审组织而失去晋升的机会。
  熟悉科普圈的人对“姬十三”这个名字不会陌生。2004年以来,他在期刊、互联网上发表大量科普文章,解读各种科学现象。线下,“姬十三”本名嵇晓华,是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的创始人。2010年创建“果壳网”以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将原本冰冷生硬的科普知识用大众所喜爱的方式表达。这一次,嵇晓华获评全国首批科学传播专业正高级职称,也是首批来自民营企业的科学传播高级职称获得者。
  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嵇晓华,研究的是神经生物学这样的高精尖领域。“我喜欢科学,但不喜欢科研,每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我实在坐不住。”科普文章撰写便成为他枯燥、无聊的科研生活之余的慰藉。因为他的文章以幽默见长,能够将枯燥的科学知识用好玩的故事讲出来,“姬十三”的笔名迅速为人所熟知。
  2008年,博士毕业的嵇晓华北上进京,先后创办了“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当时我们就预感到,未来科学会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大家需要一个平台去分享科普知识,打击科学谣言。要让科学流行起来。”嵇晓华带领的团队中,内容创作者大部分都是理工科背景,生物、化学、物理……确保对科学知识能准确地把握。遇到高难度科普,嵇晓华也有更高水平的“后援”——他的不少同学如今已是知名高校的教授,“果壳网”还有一支院士级的专家智力团队支持。
  做科普不只是答疑解惑。嵇晓华说,“果壳网”的微信公众号设有一个名为“果壳病人”的专栏,从科普的角度讲述病人们生病后的病情和治疗过程。2019年12月11日,该栏目发表了一篇名为《女儿发烧的42天,诊断沦为了“猜猜猜”》的文章,记录了一个孩子遭遇不停发烧的病症,文末还附有专业医生点评。文章发出后,他们收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来信,信中表示该孩子的症状可能正好是他们在研究的一种疾病,其背后或许是某种特别的基因所决定的,所以希望能够联系到这位病人。这也为孩子找到了一线生机,“特别有成就感!”嵇晓华说。
  从创业初期一个“理工科出身的文人”,到科普内容传播品牌的创业者与掌舵者,姬十三的身份也随创业阶段而升级,就像以前几十名员工亲切地叫他“十三”,现在团队200多人称他为“老板”。大约半年前,嵇晓华得知北京市首次增设科学传播专业职称,他就在公司内部动员内容创作同事参加评选。开始,大家热情并不高。作为一家市场化导向的民营企业,很多人不清楚评职称有什么意义。但嵇晓华认为,借助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这个评价体系,员工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科普生态中。最终,科学松鼠会有7位成员获北京首批科普高级职称。
  在中科院国家动物博物馆,刚获得正高职称的张劲硕将迎接寒假开始后的学生参观高峰。作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他是孩子们喜欢的科学“大V”。动博是许多小朋友心向往之的地方,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博物馆奇妙夜”等一系列新鲜刺激的活动,而张劲硕正是“博物馆奇妙夜”等许多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人之一。
  张劲硕从小就很喜欢动物,中科院动物所博士毕业,很多人选择继续搞科研,张劲硕却选择了做科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成立了国家动物博物馆,给张劲硕提供了一个可以发挥专长的舞台。他更广泛地涉猎各种动物知识,琢磨如何以更有趣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奇妙的动物世界。2015年,张劲硕参与策划了《博物大咖秀之大话西游》,他特地剃了一个光头,以唐僧打扮登场,一张口却变成了一个满嘴跑拉丁文的动物学话痨,惹得台下小朋友们一阵阵爆笑。
  张劲硕兼任北京多所中小学的课外指导教师,还开通了实名认证微博“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拥有粉丝60万,在动物科普界算是“大V”。但他之前也有烦恼,在一些专职做科研的人看来,他是不务正业,也无法进入到研究员职称评定的序列。
  这次北京市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定办法的实施,为他们这样的科普人打开了一扇窗。张劲硕成功获评高级职称。这让他的工作更有底气。“给予科学传播的职称认可,解除了很多人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担忧。这个职称设立以后,更多的人就会认识到,搞科普也可以评教授,也可以是高水平的专家。”张劲硕说。
  虽说职称评定在现今社会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上,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高光,但了解此次获评科学传播高级职称的“大V”们的科普历程,会发现科普人在推广之路上不只需要流量与点赞,同样需要激励与肯定。期待更多对科学传播怀抱热情的同好们,加入到科普的队伍中来,为科学传播注入更多的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静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