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浇灌”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2020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德州作为山东省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会期间,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在委员们的共同勾勒下,一张现代化、高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市政协委员贺洪军 >> 打造德州“数字农业”新高地
  近年来,全市在“三农”工作中创造了多项佳绩,陵城区、临邑县的智慧大棚采用阿里云技术、农业物联网系统,颠覆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作物生长环境实现了智能化自动精准调控、作物生长参数通过大数据自动分析生成,整个管理系统精准高效,棚内蔬菜生产实现了“一优三高”,即品质优,产量高、颜值高、价格高,是全国数字农业应用的成功范例。 
  “由此也不难看出数字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发展数字农业,是加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协委员、德州市农科院党总支书记、理事长贺洪军建议道。
  此次,他主要在加快制定《德州市数字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德州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加快德州数字农业智能技术应用推广、培育壮大农村数字经济四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
  “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数字技术企业,建立广阔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实践数字农业好技术、好模式、好项目、好产品。打造更多的智能农场、智能牧场、智能菜园、智能果园和农产品智能车间。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以此‘驱动’全市数字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贺洪军称,还应加快5G技术等与农业应用的创新融合。

市政协委员邵建波 >> 打造“高颜值”新型农业
  去农场不可能一直都是老三样:采摘、吃饭、聊天,农产品不单要靠量为基础,更要以质取胜。”政协委员、德州旗帜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建波坦言,当前农业面临新的形势,“互联网+农业”推动了传统的农业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使农业发展更加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致力于打造“品牌、品质、品味、高颜值”的新型农业。
  对此,他建议,政府应支持有振兴乡村意向的企业建设农业合作示范区,在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领域进行整体布局,努力实现农业与互联网结合互利共赢。
  “乡村振兴项目虽然本身是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项目,但是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实际上带动了很多农业方面的发展,包括一些种植基地精准脱贫。”邵建波称:“互联网+农业”将土地、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可以将农产品需求信息放到农产品信息网上,农民可根据需求进行种植,这样的定制种植既实现了供需对接,又能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真正实现优质农产品“上线进城”,惠农富农。

市政协委员张自坤 >> 扶持“保姆式”专业农业服务组织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可以实现农村发展的弯道超车效应,迅速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德州作为农业大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创新农业科技发展思路,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乡村振兴。但目前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体系不够完善、农业科技投入少、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政协委员、山东省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德州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张自坤建议:应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新体系。真正构建起以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主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产学研推全方位合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他提出,应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着手解决一批影响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充分发挥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努力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同时,大力扶持“服务全过程”、“内容全覆盖”的“保姆式”农业服务组织,形成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