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收官,“三季老将”彭敏终于圆梦,赢得了冠军。对观众来说,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竞争赛场,而对深爱诗词的彭敏来说,三战该节目,是了却心病、战胜“心魔”的过程。彭敏不喜欢一成不变、一眼望不到边的生活,作为“风险偏好者”,他喜欢给人生增加一些难度,尝试更多挑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师文静
彭敏说自己走上文学之路是机缘巧合,也是因为“没有别的可能”。
他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一个村庄,父亲是小学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母亲是个裁缝。彭敏自幼渴望读书,小小年龄看书上瘾。第一本诗词启蒙读物,定价六块八的盗版《唐诗三百首》,还是他撒泼打滚让父亲掏钱买下来的。后来彭敏与校长的儿子混熟,怂恿后者去偷图书馆的钥匙,而自己享受“整一个大宝库,任我取用”的阅读快乐。小时候沉迷书籍的趣事儿,彭敏都写在了他的《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一书中。
如果不是沉迷于读书,如果不是过早品尝了文学的美,彭敏的人生轨迹会不一样。
高考成绩优异的彭敏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后又考取北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我父母的知识面窄,他们隐约觉得学文学前途可能不太好,但没有反对我。以我当时的成绩,其实可选的好专业很多。”彭敏说,他小时候曾非常想学钢琴,但没有条件,唯一能方便接触的就是读书。“我接触不到其他东西。所以,最后就是文学了。如果生长在城市里,我不一定就最喜欢文学,可能会喜欢别的东西,但在乡下没有别的可能性。”
彭敏说,若没有在两所大学中文专业的濡染和熏陶,也不会有现在的他。
“人大学生比较务实,即便是中文系的,真正的文学青年或沉溺于文学对其有深刻认同感的人其实是少数,而北大中文系里则有太多学生沉迷于文学。”在北大的北社、五四文学社,彭敏结识了大批文学才子、文学怪才,也发表了不少诗歌作品。“那种学习生活比较凌虚蹈空,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文艺氛围。中文系的学子对于世界、人生没有那种切实的兴趣,但他热爱文学,会投入百倍的热情。”彭敏说,在北大的几年文学和写诗生活塑造了他追求理想化甚至浪漫化的性格。
毕业后彭敏选择了做《诗刊》的编辑,他知道这份工作会让自己很穷,但它与自己深爱的诗歌有关,也比较自由。“我相信,我跟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样,沉迷于文学、诗歌的世界,给自身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刻在了我的性格里,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热爱,从不去考虑现实物质层面的东西。但工作后,可能才会慢慢地感受到困扰和苦闷。”
基于共同的兴趣,彭敏收获了很多朋友。他说,多年之后,他从学校结识的那批文青们很多都不再写诗,大家都奔着中年的油腻而去,但共同的语言方式、知识结构、精神脑回路还在,所以多年后还是好朋友。
学业结束,彭敏从文学的象牙塔跌入俗常的生活。彭敏说那就是从云端回到了现实的大地。
在工作后的第四个年头,彭敏说自己天天被浸泡在生活的压力中,失去了写诗的激情与冲动,天马行空的诗歌理想慢慢泯灭,生活看似波澜不惊,但突然失去了方向,也看不到人生的转机。他开始想改变自己,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想去试一试。那时,彭敏刚好看到朋友发到他邮箱的《中华好诗词》节目征集选手的启事,他填写了报名表,参加了面试,一个月后便站上了挑战赛的擂台。彭敏说,作为一个常年深居简出不问世事的书呆子,那是他第一次就近观看世界的灿烂喧哗,切身领会舞台和镁光灯的魅惑。从2013年开始,便有了他接二连三地登上《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机会,开始了披荆斩棘的冠军争夺战。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决赛的舞台上,彭敏战胜了小将韩亚轩获得赛季冠军。而在该节目第二季、第三季的决赛舞台上,他分别输给了小才女武亦姝和快递小哥雷海为。三战《中国诗词大会》,屡败屡战终得冠军后,主持人龙洋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励志诗文送给了彭敏。
彭敏说,作为“三季老将”,他在这档节目中经历了不曾有过的人生跌宕起伏。第二季输给武亦姝,他直言非常遗憾,对那位小才女的才华则是充满“羡慕嫉妒恨”。第三季输给雷海为后,彭敏心态有些被瓦解了,决赛结束后他趴在节目嘉宾郦波教授的肩膀上嚎啕大哭。彭敏是使出浑身解数、带着必胜的信心和期待来参加第三季节目的,但却像被鬼打墙一样,稀里糊涂就溃败在决赛的舞台上。
输掉比赛,彭敏的信心受挫,而下了节目,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北大才子溃败”“输在人品”等标题党文章,彭敏备受打击,他变得沉默,甚至靠打游戏麻痹自己,自己也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深夜。所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时,他退缩了。
但退缩不等于困扰就会消除。彭敏发现,这种退缩和逃避比再拿一个亚军的困扰更强、更伤人。“我已失败到了不敢再努力,不敢再给自己机会的地步了,这是最可怕的情况。”想清楚这个问题后,彭敏选择重新再战,且做好了心里建设:即便拿不到冠亚军,总比不来要勇敢,要好。
在参加第五季之前,彭敏拿出几个月时间应对这场比拼,找自己的弱项、短板,一一补漏洞,让自己不再留有遗憾。
彭敏说他读研期间系统性地学习、研究了当代诗歌体系和理论,而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这几年,他又系统性地耙梳了古典诗词这门文学艺术,尤其是在诗人生平、文学史脉络上做了诸多了解和研究,收获颇丰,写下了几十篇相关文章。
彭敏也在诗词中获得了很多陪伴和抚慰。他说,当下的人其实很容易无聊和空虚,也总有一个人面对孤独的时候,这种独处的时光,可以用来阅读诗词。“读读诗,看看诗人的故事,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你会觉得这份空虚和孤独有了底蕴。而读透了诗词,还能化解生活中的失落和挫败感。”这种在诗词中寻得的安宁,或许是彭敏最珍视的东西。
赛季冠军在手后,彭敏说他此后会更加慎重参加节目,宁缺毋滥。而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之后,他已不再是那个一开始光脚走路也无所谓的参赛者,更珍惜战胜了自己“心魔”后成长了的自己。他愿意花时间写写书,做做讲座,期待能参加非常感兴趣的《奇葩说》节目。
今年36岁的彭敏,还想继续当一个风险偏好者,去尝试一些有挑战,能让自己有成长的东西。他一直认为那种一成不变,一眼可以望得到头的生活,可能会让人窒息。回望2013年,彭敏说那是一个口才特别差,根本就不敢跟人说话的自己,而现在他可以在一堆人面前脱稿做一场讲座。“这个自己与那个自己已是霄壤之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