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视野下的醉酒现象
2020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醉酒简史》 [英]马克·福赛思 著 杨清波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尧育飞

  “酒后吐真言”,这句话背后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真心话在酒后才能诉说?说话的人是真醉了,还是假装喝醉?拼命劝人喝酒的酒桌文化真的是中国特色吗?在英国人马克·福赛思的《醉酒简史》中,世界各地的醉酒现象不断上演,与人类文明史交相辉映。最具智慧的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是饮酒爱好者,文献中却从未见他们喝醉过。柏拉图借助饮酒的会场,记录下经典的《会饮篇》,可见他在酒局里的清醒。莫卧儿帝国创始人巴布尔的日记记载他微服私访去野外喝酒,遇到加入豪饮的女人安妮卡,为了将她摆脱,巴布尔假装不省人事,倒在地上,成功骗过了她。
  嗜酒的俄罗斯人并非什么时候都想狂喝一通,故而他们的劝酒伎俩丝毫不逊于中国。在16世纪50年代神圣罗马帝国驻俄大使笔下,如果嘉宾们拒绝喝酒,俄罗斯宫廷的劝酒大师就站出来,高声提议为俄罗斯大公和其他贵族的健康、幸福和胜利干杯。在这种祭出权力的话语胁持下,在场的人只好随之一饮而尽,直至喝醉。醉酒还是俄罗斯君主政治控制的重要手段,彼得大帝、伊凡四世等人均曾娴熟运用。沙皇伊凡四世喜欢命令下属一杯杯喝下去,直喝到昏迷或者精神错乱。如果有人恳求不想再喝,伊凡四世的近臣就会当场对沙皇说:“陛下。就是他,不想在您的宴会上尽兴,似乎他在谴责、蔑视陛下您和我们,笑话我们是酒鬼,但他自己却假惺惺装得很正义的样子。”面对残暴的伊凡四世,宴会上的人们只能喝到意识模糊。俄罗斯的劝酒模式在中国历史上也早早登场。夏朝末代君主桀和他的宠妃妹喜,就曾建造酒池供其享乐,但妹喜很快厌倦,于是命令3000人将酒池喝干。看着这些人醉死、淹死其中,她感到无比快乐。
  从苏美尔人的酒馆到罗马人共同的盛宴,再到中世纪的啤酒,十九世纪澳大利亚的朗姆酒,《醉酒简史》以精炼的笔法揭示人类饮酒活动的变迁。从《圣经》里的酒故事到中国儒家经典的《酒诰》,《醉酒简史》又将不同文明的饮酒文化做了粗线条的比较。正是这种宏阔的全球史视角,令这本轻松的小书具有学术史和写作史的意义。我们已经阅读过许多中国文人与美酒的故事,阮籍的大醉、李白的痛饮狂歌、宋江的浔阳楼醉酒题诗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篇章,然而,放在世界各地文明的对照中,中国人的饮酒究竟有何特点呢?《醉酒简史》描绘的醉酒常常伴随着呕吐与性,在中国或稍有不同,李白“笑入胡姬酒肆中”或许也有些香艳,但他醉后可能更爱写诗,更爱捉月。只有在通俗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娘》中,我们才能注意到美女的呕吐物以及中国男性的一如既往矜持。比照不同文明中的醉酒现象,是可以发现我们民族含蓄、优雅的一面,然而也能发现我们文化里自我压抑的一面,自然,也可掘出和俄罗斯一样令人厌恶的劝酒文化。
  以《罗马帝国衰亡史》著称的英国历史学家吉本说:“历史是最受欢迎的写作类型,因为它适应最高到最低的才能。”可惜中国的史家往往放弃通俗写作的才能,斤斤于高深的学术的历史学研究,而太不注意日常和生活,尤其是与其他文明和国度作比较。近年来兴起的全球史热潮提醒我们,人类的七情六欲是共通的,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更可以作横向的比较。在醉酒的背后,习俗、宗教、制度、社会组织和文化生态的千变万化超乎想象。重要的是,不仅关注我们的醉酒,如魏晋名士和酒这样古老的问题,还要把眼光放大,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都干了什么。正如《醉酒简史》开篇所言,“酒神与自然法则同在。”中西酒神作用下的人们当然也能互相交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