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战遇上疫情黑天鹅突袭
黑色石油红色讯号
2020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声音略带嘶哑的刘磊挂上领导的电话,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再次在电脑前埋下了头。
  自3月6日监测到外盘原油大跌至今,面对境内部分能源化工类期货品种连续走低的现实,供职于山东一家期货公司运营部的刘磊便开启了“白+黑”“5+2”的时刻。
  市场罕见、剧烈波动,特别是原油“过山车”下,美股一周之内两度熔断,多国资本市场一度跟随。这是从业14年的刘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景象。
  “黑天鹅突袭下,不知道下一个迎接你的是什么?”3月12日晚,刘磊打了个哈欠,瞟了一下窗外。
  外面,路灯低垂,夜色沉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         
黑色的一周
  刘磊看来,3月6日是一个开始。彼时,“OPEC+”会议减产协议破产,国际油价暴跌10%,创下2014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3月7日,剑指俄罗斯的沙特突然祭出“降价+增产”两大杀器以吸引国外炼油厂购买,其折扣创逾20年来最大。
  当沙特的上述举动遇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全球暴发,加上恐慌情绪的积累,3月9日,全球油价呈现自由落体式的下落,并一举击穿了4年来的价格底部。同时,超过31%的日跌幅也创下了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跌幅。
  国际油价史诗级的雪崩不仅令当时的欧美等国股市开盘后暴跌甚至暂停交易,标普500更是时隔23年后再现盘中“熔断”,也拖累亚太股市接连大跌,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十多个品种集体跌停。
  次日,尽管油价迎来反弹,港股“三桶油”一度翻红,部分能化品种也打开跌停板,但刘磊称,当时的上期所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依旧在跌停板“纹丝不动”,连续两日以跌停收盘,收报307.6元/桶,逼近300元关口。
  这没有给刘磊的客户任何反应机会,市场上“原油多单跑不掉”的声音比比皆是。
  加上高盛后,澳洲联邦银行、巴克莱等机构一片看空,油价暴跌的影响持续发酵。刘磊说,10日晚间,当他看到俄罗斯对沙特前述“降价+增产”行为宣布进行“正面刚”时,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我知道,对于原油期货多头客户来说,形势更为严峻。”
  在刘磊的担心中,11日来到。随着沙特阿美又撂下一张狠牌——持续提高原油产量至1300万桶/日,国内原油期货在又跌10.60%中完成日间收盘。是日晚间,各不相让的俄沙“油价战”中,国际油价再跌4%,且收盘前跌势加速。
  而当日的全球股市,尽管继美联储紧急降息,时隔3年后紧急宣布50个基点的英国央行给欧美股市带来几丝暖意,其中,美国三大股指还是全线大幅下跌,以至于让“股神”巴菲特发出了“活了89年才遇到一回”的声音。
  3月12日,受疫情防控战与石油价格战的双重叠加,熔断成了全球股市的关键词,其中美股在本周经历历史上二次熔断后,再度熔断。据不完全统计,一日之内还有泰国、菲律宾、韩国、巴基斯坦、印尼、巴西,加拿大等11个国家股市发生熔断现象。
  面对上述态势,13日凌晨1点左右,美联储声明将展开5000亿美元的三月期回购操作,同时还将扩大国库券的购买范围。此外,14日纽约联储还将分别进行5000亿美元的一月期回购和三月期回购操作。
  然而,上述举措并未最终挽救当日晚间美股的狂泻。当日晚间,美三大股指收盘下跌近10%,其中,道指跌2353点,创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低油价的喜与悲
  国际油价自由落体式的暴跌传导至国内成品油市场。
  卓创资讯测算称,截至3月11日收盘,国内第7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20.01%。按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此轮调价周期内,对应汽、柴油下调幅度为800-1000元/吨,调价窗口为3月17日24时。
  对此,卓创成品油分析师王芦青称,这一预期降幅或是2013年新版定价机制出台以来的最大降幅。
  尽管王芦青表示,考虑国家关于国内成品油调整“地板价”的限定,加上近日原油走势不确定性因素仍存,能否触及地板线仍需观望,但这似乎并未阻挡外界对“低油价”的渴望。
  “低油价不仅能降低生产、运输等各项成本,也能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朱光明说。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消耗的石油72%来自进口,日均1000万桶。
  刘磊说,参考其公司报告,今年的低油价将使国内工业企业利润率提升2%-3%。
  然而,下坠的油价也引发了事关通缩的忧虑,特别是多个国家资本市场接连“熔断”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的当前。
  记者注意到,原油素有“大宗商品之王”之称,影响最大的就是化工板块、油脂板块。此轮油价暴跌中,不少商品品种迎来了跌停潮。
  刘磊表示,如果说,国际油价的下跌本来是全球经济放缓的症状,这症状会不会反过来治愈经济,并不具有很强的确定性,“因为低油价会不会扭转消费者的风险偏好,促使人们增加消费开支,谁也拿不准。”
  另一方面,油价的下跌还可能给许多国家带来通缩压力,通缩预期会导致企业和家庭延迟投资与消费决定,而这可能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导致经济长期低迷。
  事实上,该现象在2014年前后那轮油价暴跌中就已显现。
  彼时,累计超过65%的国际油价跌幅使得2014年8月起,CPI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连续7个月为负,且环比跌幅极大;PPI中的原料价格同样环比下跌。
  历史相似,但不会重复,尤其是新冠肺炎全球暴发最大变量存在的当前。
  明显的事实是,本周,美国和欧洲的五年/五年远期通胀掉期利率跌至纪录低点。而彭博的衰退模型现在显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衰退概率为53%。“现在的风险是通胀减缓,甚至通货紧缩。”专业人士这样说。
  由此看来,随着变数陡增,全球金融秩序或将来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考验再度袭来
  种种迹象显示,通缩风险似乎正在不断加大,这也引发了各国央行的紧急出手。
  全球市场遭遇“周四惊魂”的背景下,除美联储紧急下场救市外,欧洲央行也使出了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s)、追加1200亿欧元量化宽松等一系列手段以应对疫情对欧元区经济的冲击。
  进入3月份以来,继3日澳洲联储打响降息第一枪,已有马来西亚、美国、沙特、加拿大、阿根廷、日本、英国、冰岛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采取宽松政策,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全球降息大潮已然来袭,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也备受关注。记者注意到,继2月17日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0bp至3.15%、20日下调LPR(贷款报价利率)后,3月13日,央行宣布将于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一边是中国疫情有效控制,另一边是各地复工复产的进度持续加快,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加之各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生产、消费、投资都将实现恢复性增长,这给央行留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朱光明说。
  不过,尽管有此乐观,但在暴跌、崩盘、熔断,恐慌情绪依然笼罩全球资本市场的背景下,壹点智库专家、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宏观分析师万钊认为,对当前的宏观环境定位,可能不仅限于疫情对中国的短期冲击,而是要考虑疫情在全球暴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进而传导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疫情后,我们可能不需要过度坚持货币政策空间,与主要经济体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并传导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许是更务实的做法。”万钊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