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心理防护手册”医务人员请查收
2020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庚子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心,面对疫情,人们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落差和波动,有些人出现了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反应。与病毒较量,既考验着我们的防控能力,同样也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济宁市成立了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开通了新冠肺炎心理援助热线0537-3165837、0537-12355,24小时服务。为受新冠肺炎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增强心理免疫力,保障人民群众心身健康。

  陈宏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医务部主任、主任医师,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专家。擅长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各种神经症等的诊断和治疗。多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经验和创新精神,是山东省精神卫生领域公认的业务骨干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精神科书籍七部。
  本报济宁3月19日讯(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山君来 王新亮) 新冠肺炎的突然来袭,医护人员果断冲在了最前沿,组成了健康的“防护墙”,可他们也是普通人,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不少医护人员在心理上面临强大的压力。“医护人员要经常和患者接触、生活在一起,再加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这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超长的工作时间,会出现过度的疲劳、烦躁、心情不好、焦虑、抑郁、委屈等表现,面对患者的死亡和病情的恶化,他们会有一些沮丧感。”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医务部主任陈宏提醒,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必要时要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医护人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帮助他人和有效应对疫情的一个前提,而帮助身处防控一线的他们进行心理减负、对抗压力至关重要。在医务人员投入一线之前,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培训,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规划解决办法,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
  “每个人在面对危机时,或者是面对不能掌控的情境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焦虑抑郁的情绪,这并不是脆弱,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可与家人、同事进行交流,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个方式,能够减轻我们这方面的负面情绪。”陈宏说,此外,虽然医学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但是医学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疫情的控制和病情的救治,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可能完全由医护人员个人来决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工作当中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要坚持放松训练,最常用的就是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放松每一组肌肉群,最后使全身达到一种放松的状态。陈宏介绍,在有节律缓慢深呼吸的状态下,使每一组肌群从脚部、踝部、小腿、大腿、腹部、背部、头部等肌肉依次先紧张收缩,5-10秒钟再充分放松,体会肌肉收缩的紧张和松弛感。每天坚持训练,会使心身得到放松,从而缓解焦虑的情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