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出台,将打响“鲁风运河”品牌
力争实现运河正常年份全线有水
2020年04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朱贵银

18县入选核心区
拓展区涵盖沿河5市

  规划实施期为2020年-2035年,展望到2050年,其核心区为运河主河道流经的18个县(市、区),拓展区为沿运5个市,由北向南依次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同时,《实施规划》落实国家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突出“协同推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理念,谋划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任务。
  核心区,主要是指运河主河道流经的18个县(市、区),包含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是孕育形成大运河文化的主要空间,也是大运河文化带的关键区域。包括德州市德城区、武城县、夏津县,临清市、茌平县、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东平县、梁山县、汶上县、济宁市任城区、嘉祥县、鱼台县、微山县、滕州市、枣庄市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其中,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轴和具备条件的其它有水河段两岸各2000米的核心区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
  拓展区,主要是指运河主河道流经的市,是大运河文化向外逐步拓展与沿线地域文化融合的交汇地带,也是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带的重点区域,包括沿运5个市,由北向南依次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辐射区,主要是指大运河文化进一步向外传播辐射的联动区域,也是支撑和保障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空间,包括除核心区和拓展区之外的地域范围,衔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至于大运河通航方面,《实施规划》提出,2020年—2025年,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黄河以南段实现绿色通航。2026年—2035年,力争实现运河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已通航河段航运效能有效提升。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讲好运河山东故事

  《实施规划》着眼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同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名片。《实施规划》提出,立足大运河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构、开放融合一体的价值特质,把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科学认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时代特征,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努力将我省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开放合作新高地、大运河文化带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先行区、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努力在全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走在前列。
  同时,《实施规划》彰显特色,着眼统筹延续运河的千年神韵与体现齐鲁的独特魅力,讲好千年运河的山东故事。山东运河沿河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运河、泰山、曲阜三孔、齐长城四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厚重、特色突出。《实施规划》提出,深入挖掘大运河山东段历史文化资源,深化运河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漕运文化、中原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等的研究,阐释大运河在推动南北文化、东西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的重大作用,讲好运河文化的山东故事。
  《实施规划》突出重点,着眼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谋划,强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载体支撑。《实施规划》强调,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大运河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生态治理等多种功能,加强宏观管理,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发展大格局。《实施规划》提出了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周边历史风貌保护、运河文化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等系列重大工程,密切运河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月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将在近日出台。根据规划,山东省将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响“鲁风运河”品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