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年过去
2020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建

  我从初中二年级到大学毕业,身高一直是全班前三名,与人交谈时多俯视,很少平视,极少仰视。1982年初,一个寒冬的下午,我与程翔第一次长谈。先是在教学楼外碰上谈起来,因气温太低又躲进楼内的走廊里谈。当时程翔说了一些“大话”把我镇了,内容无非是高远的理想和要实现理想的雄心壮志之类。那天肯定谈了很久,事后我脖子很不舒服,应是他个子太高我仰视过久所致。半年后他毕业了,开始教中学语文。38年来,虽然见面很少,通信、电话也不算多,但我一直关注着他,一次次地为他兴奋,看着他一步步地把那些“大话”变成了现实,越发从心里仰视他。
  当年,我们都20岁上下,正是理想冲天的年纪。但今天来看,我们当时的想象力实在有限:
  当年哪能想到,我们家家都能有汽车;更想不到,后来汽车多得让人讨厌。
  当年哪能想到,我们人人都是百万富翁;更想不到,人家的一个小目标就是上亿元。
  当年哪能想到,我们拥有自己的华美居所;更想不到,居所之外,缺了绿水,少了蓝天。
  ……
  当年想不到,原因很简单: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可那些“更想不到”的,是因为什么呢?
  现在中国人富起来了,多了一些炫富者,多了一些嘲笑穷人的桥段,例如某记者在黄土高坡上对那个放羊孩子的采访。
  问:你在干什么?
  答:放羊。
  问:为什么要放羊?
  答:挣钱。
  问:为什么要挣钱?
  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什么?
  答:生娃娃。
  问:生了娃娃干什么?
  答:放羊。
  这孩子的回答很好笑,然而,所有嘲笑这孩子的人,是否想过:你今天的梦想与追求,与这个放羊娃有本质的区别吗?假设记者采访的是当今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一个孩子,家里很有钱,买上了学区房,上了好中学,采访结果会怎样?
  问:为什么要上这个学校?
  答:能考上好大学。
  问:为什么要上好大学?
  答:能找个好工作。
  问:为什么要找个好工作?
  答:挣钱多。
  问:为什么要多挣钱?
  答:学区房太贵。
  问:为什么要买学区房?
  答:能考上好大学。
  ……
  这两种问答,表面上看是一穷一富两种人生,实质上何其相似!区别只是“考上好大学”替换了“放羊”。同样是谋生的手段,同样是为了挣钱,同样是缺乏精神追求,同样是随波逐流,同样是空虚的命运轮回。前者的悲哀,已有答案;后者的悲哀,原因又是什么呢?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这来自康德的墓志铭。这“两种东西”之所以吸引这位哲学大神“深沉而持久”的思考,就是因为这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正是我们这些年日益稀缺的东西。
  既然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东西,为什么变成稀缺资源了呢?我的答案是,别的东西把这“两种东西”稀释了。什么东西稀释的?应是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出在人们对生活“美好”的认定发生了极大的偏差。许多人理解的“美好”生活,就是升官发财,就是锦衣玉食,就是香车豪宅,就是美女美酒……这是“人”的追求,还是动物的追求?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所“高”之处就在于有精神生活。物质的东西只是满足人类肉体的需要,没有它人不能活;但若没有精神生活,人只是活着,就像只知道吃喝、交配的动物一样地生存。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高级”动物反而标榜自己的“低级”本质,笃信没有物质是“万万不能的”信条,用它稀释了人之所以“万能”的高级本质。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些物质追求道路上的逆行者,越发显得弥足珍贵。程翔就是这样的逆行者,这本《敬畏母语》就是明证。
  读着书中的文字,走进程翔的精神世界,语文就是他时时仰望的星空,坚守就是他对自己的道德律令。
  38年来,跳槽、越界、兼职的人越来越多,程翔还是一个语文教师。
  38年来,程翔的职务、称号、荣誉、地位都提高了,他还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
  38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权力、敬畏神祇,程翔总是敬畏汉字,敬畏母语。
  38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盯着票子、房子、位子、车子……程翔总是盯着学生。
  38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程翔总是相信“语文强则国家强”。
  38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一直在追逐“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新……”程翔总是呼吁“语文教育观不可随风摇摆”。
  38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断扩大“语文”的内涵,程翔总是告诫“万变不离其宗”。
  38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语文教学如何出新,程翔依然关注传统的备课、教案、作文等常规教学。
  38年来,一届又一届学生声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程翔总是提醒学生更可怕的是:心灵扭曲的可怕,精神麻木的可怕,灵魂堕落的可怕。
  这就是程翔:坚守渐仁摩谊,做有灵魂的教育;深入钻研教学,教有学理的语文;执着追求真理,当有尊严的教师。
  38年过去,时移世易,多数人都变得快不认识自己了,程翔却还是当年那个程翔。
  38年过去,越来越多的人仰视程翔,更想获取他成功的秘诀。其实答案很简单:坚守初心!
  (此文为程翔著《敬畏母语》所写序言,该书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