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房颤发生
2020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房颤那些事 
专 栏 简 介
  本专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专家团队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颤知识,规范房颤治疗,服务广大房颤患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秦聪聪
指导专家 王营     

  很多患者在确诊房颤时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得房颤?在毫无征兆的表象背后,房颤的发病其实“蓄谋已久”,忽略危险因素的控制,正是房颤发生的隐患所在。
  高血压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控制不佳,患者房颤发生的风险将显著增加,正常高值血压也不例外。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高血压又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势在必行。
  有人把糖尿病比作一种慢性毒药,悄悄侵蚀着人体的每一个脏器,而房颤就是它所产生的恶果之一。糖尿病可促进心房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血糖控制越差,房颤的发生率越高。
  都说“一胖毁所有”,用在房颤发病上也是恰如其分的。据统计,房颤患者中肥胖人群占1/5,体重指数(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越高,房颤的发生率越高,BMI每增加1,房颤发病风险增加3~7%,当BMI大于40时,房颤发病风险为正常人的2.4倍。即便在射频消融术后,BMI增加也与房颤复发的风险成正比。
  饮酒对于房颤的发病而言可谓是“小酌非怡情,大饮更伤身”,换句话说酒精摄入会增加房颤的发生几率,也可增加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喝酒越频繁相应的危险度越高。而且,中、重度饮酒的患者房颤消融成功率相对降低,减少饮酒至≤30g/周,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研究发现,房颤发病同运动量的关系呈U型曲线,即运动量过少或过多均会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或长时间的高强度耐力活动均可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因此,目前推荐每周150-2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当然房颤的危险因素远不止上述这些,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冠心病、心衰、肾功能不全等,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管控,对于预防房颤的发病及改善导管消融术的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房颤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刘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房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是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临床应用的医师之一,为房颤诊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尤其擅长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老年人及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亦有较深的造诣,目前已完成5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3万例。
  房颤咨询及专家预约热线:0531-58196645

  下期内容预告:房颤那些事--房颤的上游治疗。

  更多详情可关注
科室公众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