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中医特色品牌,谱优质护理华章
济宁市中医院让“绣花”精神深入护理思维,待患者更似家人
2020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孔茜 通讯员 王碧辉

  她们秉承南丁格尔精神,甘当患者生命提灯人,在面对生命重托之时,冲锋在前,用温情付出驱散患者病痛愁容,用精湛技能重燃万千家庭生的希望。作为护士,她们深知肩扛重任,在济宁市中医院工作的无数个日夜中,她们视患者如亲人,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将灸疗、蜡疗、拔罐、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20余项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现“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品牌”的中医护理服务模式,让患者充分体验中医药绿色天然、价廉效优的中医特色护理,提升获得感。
   护理方法“花样”频出
 患者诊疗有了新体验

  微波炉叮的一声,护士取出如手掌般大小的“面碗”,在掌面试温合适后,便带着艾绒、中药粉剂等走入病房。患者平躺于床漏出肚脐,护士将一块“小洞巾”平铺在患者腹部,将“面碗”放在露出的肚脐上,然后通过“面碗”中间的小洞,小心放入两小勺中药粉剂,最后放上点燃的艾绒,一会儿患者就感觉小腹部热乎乎的。
  “‘面碗’不仅热力持久、散热均匀,也可以有效减少过敏症状发生,适合多数人群。”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副护士长董升红说,脐灸是灸法的一种,其位于肚脐处的神阙穴角质层最薄,透药性最好最快。最早需人工手举艾条,费时费力,还容易烫伤皮肤。为使治疗效果更佳,提升患者舒适度,她们便想出了捏“面碗”作为导热器具,一人一用。每天当值护士都会提前30分钟到岗,手工捏好一天所需“面碗”,使用前再用微波炉加热。而针对治疗过程中,患者腹部裸露在外的问题,她们更是集思广益,发明了“小洞巾”,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便于保暖及护理操作。
  “我们实行‘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品牌’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济宁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郑峰称,医院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工作,每个科室根据专业特性,联合开展具有特色的中医护理,确保做到科有特色,病有专治。例如骨伤科的冰雪硝融外敷法,推拿科的眼疾手快闪罐法,心血管病科的养心安神枕等。目前医院推广27项中医护理技术,让患者尽享中医药天然绿色、价廉效优的特色服务。
 因中医护理而结缘
 共同坚守护理之路

  如果说爱心、真心是她们不吝付出的,那么格尽职守的责任心更是她们不断践行的。“医院共有320多名护士,已派出211名护士到知名医院进修。”郑峰说,在优化护理队伍结构上,医院采用“请进来、送出去”与院内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中西医护理技能,仅院内培训即分为院、科两级培训与分层培训。
  正是因为紧密而良性的培训方式,让护理人员彼此更有默契,让这支护理队伍更具凝聚力。“大年初一,临床一线的护士们就纷纷交上了‘请战书’。”回忆疫情防控初期,郑峰仍满满感动,直到现在,办公桌上依旧摆放着那厚厚一摞按满手印的“请战书”。她说,当时大家事事都抢着干,年长护士不顾身体不适,穿上防护服一工作就是8个小时,年轻护士更是不甘落后,一句“我可以”便立刻投入其中。
“护理内涵不断提升,护理外延也不断拓展。”郑峰坦言,作为本市龙头中医院的护士,他们主动扛起向大众传递中医“治未病”理念,弘扬中医文化的责任,常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医院骨干护士深入社区、学校、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现场讲解、教授急救常识及五禽戏等养生保健操,提高大众防病保健能力。
  未入中医院,先闻百草香。一手艾香,一手爱心,护理工作繁重而繁琐的,她们就如那淡雅坚定的丁香般,默默绽放,用微笑与真诚,极力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坚守那份生命的敬重与捍卫。
  精细化管理,打造优秀护理团队。
  发挥中医特色做好优质护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