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主义,一场“美版大清洗”
2020年05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最新国际锐评:《忙于造谣抹黑的美国政客正把天灾变成人祸》,正告某些美国政客“任何(对中国的)讹诈、威胁都没有用”,文章特别引用了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的话称:“美国政府目前充斥着反华论调,很多美国人知道抨击中国是不负责任的,但他们不敢声张,这似乎重回麦卡锡主义时期。”
  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麦卡锡主义”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在美国,这个词汇有着十分特殊的含义,还牵扯了一段“美版大清洗”的历史。
  1949年8月29日,被美国人称为“乔一号”的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在哈萨克斯坦草原上爆炸。苏联迅速研制出的这一“大杀器”,让美国对苏联具有的单方面核优势仅仅维持了短短四年,全世界迅速进入了“核平衡”时代。如此短的时间内,苏联是怎样搞出核武器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大讨论,而讨论的结果则指向一个所谓“事实”:美国国内存在着大量为苏联服务的“红色间谍”,这些人或者出于信仰或者为了金钱,为苏联窃取了美国的机密,帮助苏联研制核武器。
  被苏联如此“山寨”了核武器,美国人的气恼可想而知,恰在此时,参议员麦卡锡“横空出世”,掀起了一场规模堪比苏联肃反的“反共浪潮”。
  麦卡锡议员深知把事儿搞大对掀起一场“清洗”运动的重要性。所以,他的“反共”第一枪就直指联邦政府——身为共和党参议员的他指责领导美国赢得二战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其继任者、当时正在当政的杜鲁门总统“通共”,并将民主党执政的这20年称为“叛国的20年”。这话说出去恐怕连斯大林都不敢信,麦卡锡居然认为美国联邦政府为苏联“服务”了20年。
  然而,对这个荒唐的指控,麦卡锡执行得却很认真,短短四年里,他在美国国会举行了400多场听证会,对美国之前80多个涉及苏联和中国的问题进行了“纠察”,逼问当事人是否“通共”,连国务卿马歇尔都被逼着接受“审讯”,最后,这位因“马歇尔计划”而获得“欧洲恩主”称号的国务卿,因为不堪羞辱而被迫辞职。
  其实,麦卡锡还曾想“批斗”总统。1951年,因为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作战不力,总统杜鲁门撤掉了他总司令的职务,这本来是总统职权范围内的正常人事任免,但麦卡锡却对此大做文章,跑到国会去发表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演讲,指控总统通过这一举动“让苏联、中国和朝鲜赢得战争”。只不过,他“审讯”总统的提议,最终因为总统有豁免权而被迫作罢。
  咬完上层之后的麦卡锡又意识到“群众里有坏人”,搞了个“宣誓忠诚”活动,上至“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电影大师卓别林、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被要求接受“忠诚调查”,那一时期,大约有二千万美国公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麦卡锡还鼓励告密与揭发,列入秘密警察档案的人数与日俱增,甚至连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佳丽们都必须陈述她们对马克思和共产主义的看法。
  麦卡锡上打美国总统、下追普通百姓的调查整整搞了四年,最终随着美国白宫易主,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才将麦卡锡拉下马。1954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谴责麦卡锡活动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才正式落幕。
  但耐人寻味的是,这场搞得美国鸡犬不宁的“美版大清洗”,在美国国内收获的评价却是不一的,在1954年麦卡锡主义收场时,盖洛普民调显示有50%的美国人对麦卡锡的行动持支持态度,21%的美国人认为该运动必要,但只是搞过了头,仅有29%的人认为这场运动完全是胡闹。1957年麦卡锡去世时,他的棺材上是盖着美国国旗出殡的,超过3万人参加了葬礼,20多名国会议员和上百名政商名流为他送葬,说美国给了麦卡锡“准国葬”待遇并不为过。时至今日,一些美国极端右派依然称麦卡锡为“英雄”,称其做法“挽救了美国”——也许,人性中的某些东西还真是共通的,像麦卡锡这类狠角色,虽然蔑视常理甚至践踏人权,但无论何时何地,却都不缺为其叫好的拥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