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短暂休息外,团洲村村主任李水平多数时间都在坝上巡逻,她的右边是返乡送物资的黄修峰。
人民子弟兵赶来参与防洪。
74岁的蔡报忠本该撤离,却坚持留下。
7月14日,烈日炙烤着被长江四面环绕的江洲小镇,在长江北堤大坝上,江洲镇团洲村村主任李水平正夹着一箱方便面往哨所走。尽管村子又安全度过了一夜,她还是眉头紧锁,丝毫不敢懈怠。受长江流域持续性降水以及上游来水的影响,江西九江江洲镇遭遇洪涝灾害,李水平所在的团洲村沿线有1733米的河堤,属于最危险的河段之一。从7月4日到7月14日这10天里,李水平和村民们24小时守护着这道防线,有部分本该撤离的老人和返乡游子也加入其中。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云鹤 李岩松 发自江西九江
合力守护1733米大堤
李水平所在的团洲村位于长江北堤东侧,属于最危险的河段之一。“我们村子有1733米的长江大堤。”李水平熟练地报出这个数字,连日来她已经数不清走了多少次这道长堤。
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多省连降暴雨,长江20201号洪峰、鄱阳湖1号洪峰先后形成。根据预计时间,洪峰1号将在13日到达江洲河段。
当天早晨5点,李水平就起床到坝上巡逻,帮着装沙袋、缠绳子,人手少的时候也跟着老少爷们扛沙袋。根据之前的分工,村子抗洪两班倒,但是对像李水平这样的村干部来说,没有白班和夜班这一说,短暂休息后睡醒了就爬起来去坝上巡逻。
13日晚7点,村委会副主任黄平换班上坝后发现,水位已经下降了七八厘米。等到晚上9点,水位没有很明显的上升,担心防汛人员有所松懈,黄平和村委的人员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只有一个内容,“坚持不松懈”。
“从昨晚9点到今早,水位有些忽高忽低。”虽然幅度都不是很大,但黄平的心一直跟着上下波动。到14日这天,黄平已经连续值守了3个晚上,只能白天插空小憩一会儿,“危险没解除,让我睡也睡不着。”
14日上午10点多,在长江大堤上,尽管水位有所下降,仍然有许多村民在扛沙袋加固堤坝。李水平介绍,1733米堤坝最低的地方已经加固了6层沙袋,最高的地方也差不多加固了4层。
已经连轴转了十天
7月4日,江洲段的水位已经接近警戒水位,镇上召开了防洪紧急会议后,团洲村紧接着召开了村委会。当天村干部就分组到大堤巡逻。
7月5日,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李水平和村干部们开始组织村民巡逻,加固大堤。
李水平在任17年,每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防汛,有时汛期持续两个多月,但在她看来都没有这10天让人紧张。
她经历过1998年的大洪水,但还是被这次迅速上涨的水位吓到了,几乎每小时水位就会上涨几厘米,7月4日到11日那段时间,每天水位都要上涨30到40厘米。
7月12日,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撤离通知,镇上居民除了18—65岁的劳动力需留下参与防汛外,其余人于7月13日前分批撤离。很多老人怎么也不愿意走,就想守着大坝。这也给村民转移工作带来了难度。
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13日下午,该撤离的村民几乎都已经到达安全地带,李水平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我们已经连续战斗10天了。”李水平掰着手指头迟疑了一会儿说,“有时候急得都不知道哪天是哪天。”
老人拄拐查找泡泉
团洲村有3000多名村民,但常住人口不到500人,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最初垒筑堤坝时人手不够,眼看着水位越涨越高,老人们坐不住了。
63岁的余太唐患有痛风,身体一直不好,5天前眼看着水位涨到28.1米,他再也坐不住了,不顾劝阻执意去筑坝。在随后的几天里,在外的老乡和人民子弟兵陆续赶来参与抗洪,但已经63岁的余太唐依旧在一线坚守,和年轻人一起装沙袋、扛沙袋、巡逻……五天都没有回过家。
连续高强度干了5天加上泡水,他的痛风犯了。14日一早,简单治疗了一下痛风,余太唐又赶忙回到北坝,手拿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在北坝上巡逻,查找泡泉。
“在家待着不放心啊,还是想过来看看,沙袋暂时扛不动,但参与巡逻,帮忙处理险情还是可以的。”余太唐说,虽然水位开始下降,但是还没到放松的时候,他防汛经验丰富,还是想过来出一分力。
在大堤上有不少老年人的身影,74岁的蔡报忠也在其中。这个岁数本应该撤离,但他却选择留下来。14日上午,蔡报忠拿着电线和灯泡准备去一个泡泉的位置安上灯泡,他担心到了晚上天黑,别人注意不到。“不能放过一个缝隙。”他说。
前来巡逻的李水平想劝老人们回去休息,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年纪大,比年轻人有经验。”
坐最早一班渡船返乡
7月10日,江洲镇政府发布公开信,呼吁大家接力抗洪。与此同时,李水平和村委人员也开始通知在外工作的乡亲们回乡抗洪。
14日一早,在外打工的蔡新鹏把摩托车停在路边,一路小跑冲上北坝,“昨晚赶到九江,没有船了。”
蔡新鹏在福建打工,几天前,他看到了家乡洪水的新闻,随后又收到了村里召集人手的通知,“跟家人视频后,就立即决定回来了。”
蔡新鹏一路奔波,坐了五个多小时的高铁,13日晚到达九江,却没能赶上最后一班渡船,上不了岛,近在咫尺却让他更加焦虑。
14日,他赶最早一班渡船上岛,回去骑摩托车赶到了坝上,才刚上北坝,他却已经满头大汗,看到大家已经筑起长长的子坝,才算松了口气。
黄修峰是一名85后小伙,也是团洲村的村民。他所在的单位位于九江市,也承担了防洪任务,在得知老家受灾后无法第一时间赶回来,他心里很着急。
黄修峰小学的时候当过班长,就想着组织同学捐物资为家乡出一分力,他刚提出这个想法,就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回应,有的人远在广东、福建赶不回来,也专门委托他捐钱。14日一早,忙完单位的工作,黄修峰就和几个同学赶回来送物资,送完物资就开始挽起袖子扛沙袋。
下午回程时,江洲渡口的拱门上写着,“同胞们辛苦了”,看到这几个字,黄修峰默念了一句,“自己家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