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村镇探索“党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乃彰通讯员高宁
2020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个个好支部,筑成堡垒齐攻坚;一个个好党员,率先垂范带头跑,一个个好产业,强势出击齐发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初村镇通过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培育致富带头人、加强产业创新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索“党建+”扶贫新模式,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
党建+人才
培养脱贫致富“领头雁”

  深入挖掘。初村镇党委注重村年轻干部选拔培养,逐村对本村致富能手、村医生、退役军人、本村退休干部职工、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进行摸排,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储备百余名素质过硬、作风正派、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力量,推动村干部队伍优化升级、新老交替,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人才回引。坚持将“乡情牌”贯穿在人才回引工作始终,全面掌握本村在外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党员情况,逐一分析研判。确定回引对象后,采取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点对点动员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发展,目前已与120多人建立联系、达成返乡意向40余人、已有20多人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增收150多万元。威海市劳动模范吕卫伟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东车门夼村引进的优秀人才,拼搏自身事业的同时不忘邻里乡亲,依托东车门夼村“党建+”电子商务平台成立电商中心,免费为农民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头雁领航。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提高致富带富本领,同时加强干部管理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直接挂钩,激发“领头雁”效应。此外,初村镇还依托镇驻地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高新学院等高校聚集优势,鼓励村干部、后备干部积极提升学历,从思想上、技术上提高脱贫致富潜力,目前已轮训农村党员干部2000多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00多人次,壮大了脱贫攻坚骨干力量。
党建+产业创新
打造脱贫致富“新引擎”

  打造村企党建联合体,村企共建聚合力。初村镇片区内集聚了7个总投资2.8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针对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化高、分布广、效益好的实际,依托五十一号农场、蓝呱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串联周边村党支部,打造党建联合体。由于蓝呱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熟红薯干的出口订单量较大,长夼店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动联合周边小河北村、小馆村等5个村庄成立“红薯党建专业联合体”,形成连片发展的“产业集群”。联合体聘请蓝呱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为首席顾问,协调解决红薯种植的问题及矛盾,并带动周边村群众广泛参与红薯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同时举办红薯产品交易会、红薯文化体验等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合作共赢。通过与51号农场党建联盟,小馆村和马石泊村4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到五十一号农场务工,年人均收入可增加1万多元。与此同时,初村镇还积极引导贫困村民将经营不了的承包地或经营效率低的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
  设立村企党建联络站,盘活资源促发展。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初村镇牢牢抓住“党建+产业”融合这条主线,在农村设立企业党建联络站,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确定了企业+乡村车间+贫困户的帮扶发展路子。以省定贫困村小馆村与马石泊村为例,通过盘活村里小学、村委办公房旧址等闲置房产,分别与美国惠普、山东鑫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乡村车间,变“包袱”为财富,变存量为增量,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增收。同时,乡村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20多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变身“上班族”,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化造血增活力。实施产业扶贫,重要的是要提高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此,初村镇还以农村资源为依托,突出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在马石泊、小馆、西北道、靠山等9个村庄,以村内现有土地、山峦、技术、闲置房屋等资源,实施“四种模式”提升支部组织力与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实现资源整合、自主经营;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实现强企带动、融合发展;以“党支部+合作社+资本”实现产业空投、外包获利;以“党支部+合作社+服务”实现统购统销、精准增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截止目前,初村镇已有马石泊村、小馆村、西北道村、靠山村等9座村庄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集体与村民双增收。
党建+多方帮扶
打通脱贫致富“多车道”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初村镇选派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确保“帮扶不漏户、户户有干部”,使党员和贫困群众间连起一根红线、架起一座桥梁。党员干部通过走访询问的方式,全面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逐一解决困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同时,使全镇99户155名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上有了传、帮、带的“贴心人”。
  党委牵头、政府兜底。精准扶贫,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初村镇坚持党委牵头、政府兜底,将区域内所有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从省定贫困人口中确定无劳动能力的66户、74人作为兜底对象,按人头落实到22个区直部门、单位连续帮扶2—5年。在发放政府补助的同时,初村镇还大力开展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针对贫困人口中70%以上因病致贫的实际,镇卫生院为全镇70户贫困户建档立卡,为高血压、糖尿病人入户送药,每年免费为贫困户查体。同时,初村镇还为60多名重度残疾人办理居家托养;为18名残疾人发放2000元助残奔康款;为3名孤老残疾人进行政府购买服务每人每年3000元;为肢体残疾人发放轮椅、助行器等20多个。
  高校助力。去年开始,初村镇便借助打造高新区健康文旅样板片区之机,整合驻区高校资源优势,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首批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选派优秀党员学生干部挂职村书记助理,学生所在院系党总支与村党支部结对,建成院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5个,实施菊花种植、党建小喇叭等党建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初村镇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正式签约,为助推农产品销售,学院今年免费为西北道村蜂蜜做了检测,同时还将与蓝呱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红薯研究院,帮扶农业发展。此外,初村镇还实施农科专家合作计划,与中国农科院、山农大等20多家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开展专家下乡、科技特派员活动22次,邀请南京农大胡锋教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袁黎明等70多名专家担任乡村发展顾问,线上联系沟通、线下实地指导,解决农业发展难题、助力脱贫攻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