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济阳街道草桥口社区居民辛娟——
家庭困难却拾金不昧,她是社区里的“活雷锋”
2020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市朝阳助老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常务主任张代凤—— 精神生活富足了,助老中心成了老人们第二个家
专题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编辑:汪泷 组版:李腾 校对:李锡巍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B0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十月下旬,天气渐凉。在古槐街道西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一处小门,就是济宁市朝阳助老服务中心的所在地。推门进去,不大的房间里坐满了老人,他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聊天,让中心里显得好不热闹。而从老人们的精神劲儿可以看出,他们在这里过的很开心。
  此时,张代凤在老人们中间来回穿梭。身为这里的负责人,她一边要随时照看老人,一边正忙着整理资料,“别看咱这儿地方不大,但注册的老人已经多达1200多人。”张代凤的语气里,是掩不住的骄傲。显然,在她看来,成立仅四个年头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仅从注册人数上就能看出有多受老年人的欢迎。“许多搬到新城区的老人依然坚持来玩,一位搬到警韵之家的老人,每天一大早就坐公交车赶过来。”
  2015年下半年,曾在两家老年公寓担任过院长的张代凤,在朋友的力邀下,合伙“创业”成立了这间助老中心,并于2016年上半年正式入驻西门社区,“我毕竟在老年公寓工作多年,对养老工作也有了经验、有了感情。”谈及当时的决定,张代凤说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意识到,虽然如今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精神生活却有待提高,“很多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不愿意去老年公寓,所以助老中心就有了存在的价值。”
  于是,张代凤制定了详细的每日活动、每周活动甚至每月活动安排,从早上做健身操、到周几义诊、周几出游都清晰的列出,老人们平时还能一起打打牌、下下棋,餐厅里的一日三餐也只需要十元左右,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老人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只是后来,中心的成本水涨船高,两位曾经的合伙人陆续选择了退出。张代凤还记得,当时不少老人来找她,“抓着我的手说,‘闺女,无论如何你都别走’。”此情此景,让张代凤决定要把助老中心坚持做下去。
  她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随着注册的老人越来越多,中心的人手也捉襟见肘。于是,她又把年龄偏小的老人发展成为“志愿者”,忙起来的时候可以帮着照顾年纪更大的老人,“像附院的退休老教授刘兆汉院长,不仅是咱中心的注册老人,他每周一上午还在中心义诊,为社区老人们看病。”
  在张代凤的手机里,记录着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趣味运动会、百家宴、集体生日会、春秋、秋游……就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前夕,中心举办的文艺汇演活动吸引了一百余位老人参加,他们自编自演节目,有诗歌朗诵、歌舞表演,还有老人自编自排了小品《新冠病毒哭了》,“老人们说要用这个节目来赞颂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强大。”
  现如今,不仅许多老人把这里当成了家,还有社区里一些家庭或自身条件特殊的青少年,也经常过来。张代凤常说,自己眼下能力有限,很多孩子还帮不了,“但我在努力,希望让这间照料中心不仅仅能照顾老人,还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未来,她希望让中心可以良性循环发展下去,鼓励和发动更多社会资源来关注、参与社会养老助老事业。
  张代凤每天都要为老人们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2018年4月17日,辛娟像往常一样来到草桥口社区的一条商业街,准备开始保洁工作。因为她所负责的这条商业街白天十分热闹繁华,所以为了提前保证街道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天几乎凌晨四点来钟她就要上岗。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她已经把整条街巷打扫的干干净净。
  而这一天,辛娟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垃圾堆中间有一个黑色的手包,“当时天还没亮,我捡起来之后发现挺沉,就拿着走到路灯下打开看了看。”这一打开不要紧,她看到手包里放着厚厚一沓钱,大致数了数约有7000余元,此外还有多张银行卡、会员卡。左顾右盼一番,意识到这个时间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于是她紧紧抓着手包,决定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等待失主。
  但一直等到9点多,早就已经打扫完卫生的辛娟仍然没有等来失主,她意识到或许失主也忘记了大概在什么位置遗失的手包。于是,她赶紧跑到社区办公室,和社区主任一起清点了包里的现金、物品之后,又拜托社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失主,“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我想失主肯定很着急。”幸运的是,社区发动工作人员通过手包里的一些零散信息,很快联系上了失主,并将手包物归原主。
  再次见到辛娟,她刚刚从一户居民家里做完保洁工作。得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来意,她连连摆手说:“都过去这么久了,不值得一提。再说了,捡到别人的东西尽快归还,这不是应该的吗?”其实,在辛娟这份珍贵、乐观的态度背后,却背负着一个并不容易的家庭。
  原本有一份可观收入的丈夫,2014年突发疾病导致脑组织受损,智商只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几乎失去了生活能力,而母亲也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辛娟告诉记者,早几年丈夫刚患病那会儿,生活确实很辛苦,“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常大小便都排泄到裤子里,更不用说吃饭穿衣这些常人眼中的‘小事儿’了。”但好在辛娟天性乐观、好强,她总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比咱难的人也有,生活不能被困难打倒了不是?”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丈夫的生活能力也在逐渐提高,“现在都能自己吃饭了。”
  现如今,社区为了照顾她,安排她负责打扫一处老小区内的环境卫生。辛娟说,因为这个小区只有一排居民楼,“所以工作比原来轻松多了。”每天早上6点多,她就准时来到小区,拿上工具把道路清扫一遍。有了解她家情况的居民关心她,劝她不用来这么早,多睡会养足精神,先照顾好家人再来也不迟。但她却总说:“我把咱小区打扫干净了,大家伙早上上班心情肯定也好嘛!”
  辛娟告诉记者,这些年之所以能撑下来,也多亏了社区的帮扶,“自从丈夫患了病,一有好的帮扶政策,社区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我家。”而且社区在安排给她较轻松的保洁工作的同时,又经常帮着她介绍些家庭保洁工作,“因为家里离不开人,所以我只能打些短工。”辛娟说,也多亏了社区帮忙,每个月打些零工也不少补贴家用,“现在儿子也上大学了,周末经常出去做兼职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我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辛娟正在小区里清扫道路。
任城区济阳街道运河社区居民张春福—— 下河救人不含糊,他是居民口中的“热心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2019年4月5日晚6点左右,一声急促的“有人落水啦”,让此刻运河畔刚刚热闹的氛围,霎时间变得有些慌乱。就在不少过往市民焦急的在岸边不知所措时,一道黑影从人群中一个“猛子”扎进了河里,仅仅用了几分钟,就把落水女子推上了岸。用当时第一个发现有人落水并呼救的老大爷的话说:“看那入水的架势,我就知道那孩子有救了。”
  那道“黑影”名叫张春福,在济阳街道老运河畔经营一家餐馆已经16年了。再次走进他的店里,一面“见义勇为 英勇救人”的锦旗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因为是下午两三点钟,客人们刚刚散去不久,张春福正和家人一起打扫店里的卫生。虽然疫情期间店里的经营也有受些影响,但好在他经营有道,又是周围食客口中的“品牌老店”,所以如今生意很红火。
  回想起一年多前的那一幕,张春福的第一句话便是:“那没啥,我会水,救人义不容辞!”当时,店里刚刚上了客人,张春福忙前忙后的楼上楼下张罗着,“我正给人家点菜呢,突然听见门外有人大声喊叫,往外走走细听才听清楚,是有人掉河里了。”明白怎么回事后,张春福扔下菜单就往外跑,到了河边就看到已经有不少人站在那里。
  初春的运河水还有些凉,加之多数市民对老运河的水势并不了解,所以没人敢贸然下水救人,只能站在岸边焦急的想办法。“当时天已经有些黑了,离老远我隐约看见有人在水里挣扎,而且顺着水势在往河中央飘去。”顾不得多想,张春福脱下外套扔出去,把手机也往岸边一甩,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河里。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功夫,再浮出水面的他已经靠近了落水者,一把抓住对方的胳膊就往岸边游。
  “当时有不少人帮忙,我记得还有个好心人也在河里帮我。”把落水者带到岸边后,众人慌乱中赶紧把人拉上了岸。而浑身湿透的张春福拿起自己的外套和手机就返回了店里。在他的手机里,还保留着当时跟着返回店里的客人拍下的视频,画外音说着:“瞧瞧,这是个英雄,刚刚下河里救了个人,了不起!”而镜头中的张春福浑身都是水,光着膀子正在找件衣服换上。
  问及当时怕不怕时,张春福不假思索的说:“不怕,我是微山人,从小在湖里长大,又在这岸边开了十几年店,运河底下啥情况我也有数。”虽然他语气里满是自信,但事后妻子却有些担惊受怕,“俺媳妇第二天才回过劲儿来,埋怨我以后再碰上这种事儿不能太冒失。”可张春福不后悔,在他看来那一刻就是争分夺秒的时候,“再耽搁一会人可能就没了,那我才真的后悔呢。”
  在运河畔经营小饭店十余年,张春福其实早就是邻里口中的“热心人”,周围邻里有个啥需要帮忙的,说一声他一定会去。就在去年,他居住的御水豪庭小区物业储藏室失火,路过的他第一时间报了警,还和物业经理一起用了15个灭火器,最终把火成功扑灭。对于自己做过的这些事,张春福总说,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只要咱能力所及,遇到需要帮助的就一定要伸把手。”
  张春福正在经营多年的小店里整理食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