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抓好“五个聚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让脱贫实绩更有温度厚度和跨度
2021年03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平沙河站镇徐楼村村民进行柳编加工。
  肥城市扶贫产业项目东兴茶园。
  新泰市泰茶良心谷茶园丰收。
  采茶工人排队交茶领取报酬。
  泰山区精准健康扶贫群众得实惠
  泰安市泰山区立足贫困人口实际,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力的精准健康扶贫新路子,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让贫困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2016年泰山区在全省率先制定扶贫开发临时医疗救助《实施意见》,采取“一提、一降、一扩”的办法,对建档立卡重大疾病贫困户实行“三次报销”。经过“三次报销”后,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至5%以下。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创新实施“政府出资+保险公司让利+贫困户参与”的保险扶贫模式,开发出全市第一笔贫困人口意外健康险,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效应,开辟了商业化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
  2017年起,泰山区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购买扶贫特惠保险,逐步实现泰山区保险精准扶贫全覆盖、风险保障全方位、保险服务全配套,实行普通门诊保险,减轻患慢病贫困人口常年吃药花费。
  2017年投资162万元建设健康扶贫管理平台,开启“智慧扶贫”。2018年推行贫困群众在街道镇卫生院零付费住院政策,2019年起采取“财政拨一点、集体投一点、爱心捐一点”建立起爱心扶贫基金,解决贫困人口医疗开支较大等生活问题。还积极落实“八个一”工程,全区签约家庭医师团队贫困户走访率、健康档案建档率、贫困老年人查体率均达到100%。
岱岳区“志智双扶”推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以来,泰安市岱岳区用“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精心创作《岱岳扶贫政策宣传七字歌漫画册》,开展“志智双扶”扶贫送戏巡演活动600余场。创新建立的“5+3”立体包保帮扶机制、孝善养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集中运维管理、“九卡”动态监测预警管理、贫困重度精神病人上门鉴定评残、扶贫“三人核”、贫困户“两好”考核、扶贫解困公益岗等创新做法收到良好扶贫效果。
  全区53个省市级贫困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6977户、13372名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岱岳区原副主任苏庆亮同志先后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新泰“四扶”结合激活脱贫源动力
  新泰是山东省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新泰市委、市政府集聚资源要素集中投向脱贫攻坚,创造性建立疫情应对保障机制、即时帮扶动态监测机制、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模式、扶贫扶志积分管理等机制,组织开展“聚焦脱贫攻坚,定格最美笑脸”主题摄影展览,营造良好脱贫攻坚舆论氛围,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新泰市实施扶志、扶德、扶智、扶技四项帮扶举措,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新泰12532户享受政策户、7户即时帮扶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54个省级贫困村、63个市级贫困村全部退出。
  2018年,新泰市被评为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泰安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年度考核中位居县市区前列。新泰市“建立稳定脱贫协同机制,扎实巩固脱贫成果”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肥城“扶贫超市”带贫困群众奔小康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肥城市35个省级贫困村、41个泰安市级贫困村全部如期摘帽;5个省市级扶贫工作重点镇、69个省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整体工作持续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93户18616人、脱贫享受政策5617户10826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肥城统筹整合各级扶贫资金13105万元,建成554个产业项目,涉及设备购置、厂房购置、温室大棚等多门类,吸纳贫困劳动力7180人次,实现项目收益3031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705元。
  创新建立“少、壮、残、病、老”特困群体救助“五张网”,并持续巩固提升。创新建立513家“爱心超市”,建立“一定、一评、一公示、一兑换”的管理运营制度,月底“以积分兑物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其中,特困群体“五张网络”一站式救助、扶贫爱心超市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扶贫超市经验做法入选中央党校决战脱贫奔小康“50佳案例”。
  近年来,泰安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动员、尽锐出战,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泰安市落实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亿元,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10.4亿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566个。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政策,创新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再救助”“六重保障”和门诊慢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三险叠加”的“6+3”医疗保障体系,精准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71578户、14543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35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51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东平县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三大工程”取得重大胜利,需迁建新建的29个社区全部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实现回迁入住,东平县耿山口社区成为全省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中第一个实现搬迁回迁的社区,东平县西王社区被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聚力成果巩固,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坚持线上监测与线下监测相结合,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
  聚力产业兴旺,造血富民稳定增收。发挥泰安农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市场需求等因素,在做优项目、帮带群众、品牌塑造上狠下功夫,通过整合资金上大项目、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扶贫产业项目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档升级,让低收入群体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健全完善脱贫攻坚以来产业扶贫项目全口径台账。
  聚力群众主体,志智双扶激发内力。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将帮扶群众的内生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效能。
  聚力要素整合,统筹资源强化支撑。突出党建“引领”,强化资金“撬动”,织密保障“网底”。
  聚力机制完善,优化政策抓常抓长。以“稳”为基,以“调”为要,以“增”为向,进一步完善优化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泰安市将保持战略定力、工作定力和作风定力,抓好五个“聚力”,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让脱贫实绩更有“温度”“厚度”和跨度”,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东平县分层分类做细做实稳定脱贫
  东平县是全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脱贫攻坚以来,东平县采用分层分类的稳定脱贫模式,不仅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来源问题,也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全县累计减贫5.6万人,178个贫困村摘帽退出,9.2万滩区群众告别水上漂,实现小康梦,东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6年以来,东平共建成项目226个,累计实现收益5788万元,带动3.7万户9万余人次增收。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80万元,富民生产贷1.2亿元;举办实用技能培训300多期,培训贫困人口4600多人次,让贫困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针对弱劳动能力群体,开发保洁保绿员、生态护理员、社区物业服务员等公益性岗位1879个。大力引导初级产品加工业,柳编、竹编等家庭生产,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增收。探索项目联结收益,实行差异化分红,既保障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又避免盲目攀比和“养懒汉”现象。
  全力推进保障性扶贫措施精准落实,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特困群体进行摸底排查,按照集中供养和分散照护两种方式,兜底解决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和照料需求。
  积极实施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迁建、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探索“党建+社区+物业”治理模式,实行水电气暖统一定价、物业费用财政补贴,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生活成本。坚持搬迁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在每个社区附近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宁阳县构建“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宁阳县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顺利实现91个省市级贫困村摘帽退出、11423户24586人稳定脱贫。全力探索推行“343”产业扶贫模式,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560万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214个,已实现收益近2000万元,14981名贫困人口受益。
  建设中东部环山路和10万亩环山路经济林带,解决涉及6个乡镇60多个山区村出行问题,带动3650名贫困人口增收;投入1130万元对32个贫困村实施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实施月牙湖水库扩容、桑安口水库等工程,有效改善6个乡镇13万亩耕地灌溉条件,2726名贫困人口受益;累计投资4799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机井通电工程等,建成旱涝保收田13.2万亩。
  聚焦政策兑现,打好政策落实攻坚战。累计落实2304万元资助学生16637人次,拨付772万元落实居民医保个人缴费补贴,拨付1760万元购买“扶贫特惠保险”实现住院和门诊费用一站式结算;完成住房鉴定7701户,改造危房965户、修缮提升1423户;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无遗漏。为贫困人口办理低保7444人、特困供养2034人、儿童系列保障174人、残疾证4188人,无障碍设施改造1399户;筹集子女孝善金692万元,县级配套奖励122万元,实现贫困老人稳定脱贫。
徂汶景区直播带货助力特色农产品外销
  徂汶景区按照“五个不能减”的要求,在扶贫政策落实上下真功夫、在工作落实上下实功夫、在责任落实上下硬功夫,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通过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开展八大专项攻坚自查评估等工作,深入查摆问题,确保政策落地落实,保证了全区2460户、4860人脱贫享受政策户全部稳定脱贫。
  2020年投入专项扶贪资金2155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扶贫项目46个,发挥经济效益,使贫困群众充分享受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带来的红利。
  不断挖潜提效,探索脱贫新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多种销售方式,促进辖区内特色农产品“樱桃”外销,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促进贫困群众农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

  本版采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王红 牛军剑 侯旭东 伊宪振 王庆国 张玉婷 记者 侯海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