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螳螂拳传承人讲述绝技如何练成
单指碎绿豆,只是基本功
2021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于永波在练螳螂拳。
  ◤单指碎绿豆。
     举起右手,用力一戳,说时迟,那时快,一颗豆子碎成了粉末。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第九代传人于永波自谦的“基本功”。4月1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螳螂拳第九代代表性传人于永波,听他讲述习武之路与传承历程。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李家澍

 为武术而生
 一练就是四十载

  今年55岁的于永波,鬓边已有灰发,但身板挺直,走路生风。1966年,于永波出生于烟台莱阳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对武术有了最初的启蒙。
  于永波说:“冥冥之中,我就是为武术而生。”山东莱阳是螳螂拳的发源地,那时练螳螂拳的人很多。在于永波的眼里,螳螂拳“耍”起来很威猛,他便走上了拜师学武的道路。于永波很幸运地拜在螳螂拳大师刘美杰师父和李成周师父门下,后来得到过师爷王元亮的亲自传授。他11岁开始练习螳螂拳,初入师门,便凭借能吃苦、有毅力得到了师父的喜欢。
  于永波一身休闲装扮,讲起话来一副儒雅风范,但比划起功夫来刚强有力,迅猛敏捷,让人好像在看功夫大片。他说:“武术,讲究的就是三样东西:力量、速度、硬度。打拳必须把动作做到位,才有精气神。”
 为练就铁臂功
 风雨无阻坚持三年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于永波说,螳螂拳的练习应该循序渐进,从基本功开始。“按照师父的要求把基本功练好了以后,再练一些招式,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练好,日积月累,功力才有增加。”
  对他来说,单指碎绿豆不是绝活,而是“基本功”。“任何一个拳种,都应该练基本功。练武人总得有一样拿手的东西,每家都有看家的东西,压箱底的东西。”当时师父要求练金刚指,最起码要戳碎绿豆。绿豆比较硬,比较小,多年练习,循序渐进,才能有更好的长进,于是他便开始练习单指碎绿豆。现在于永波单指碎绿豆,就好像普通人碎豆腐一般。只见他举起右手食指,速度飞快,碎掉一颗颗绿豆。
  为了练就铁臂功,于永波每天用手臂挥树,早上3000下,晚上5000下,风雨不误,坚持了三年。“刚开始的时候比较痛苦,后来就很平常了,就像平时的体育运动一样。”日日练功,于永波指关节处留下了厚厚的老茧,胳膊肌肉结实,坚硬无比。
  螳螂拳具有实用性,要求眼快、手快、身快、拳速快、杀伤力强,所以一般人学习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后,一对一肯定不会吃亏,但是讲究“八打八不打”。于永波说:“这是老一辈留下的规矩,比武切磋的时候,都要有一个界限。”
 计划着手整理
 螳螂拳谱和心得

  练习螳螂拳已经40多年,于永波现在琢磨着如何将螳螂拳传得更久更远。于永波从恩师处传得螳螂拳谱后,研读过程中他发现,繁体字版本的拳谱晦涩难懂,不利于后人学习,后来他便开始苦练书法。他计划着手整理螳螂拳谱和心得,著书立说,将螳螂拳的武德和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于永波说:“我想给后人,给练习螳螂拳谱的人,留下一点有用的作用。”
  于永波一辈子就好两样事,一个是武术,一个是书法。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书法,跟练武一样,都要练基本功,来不得半点马虎。对于写拳谱,“我不敢创新,因为老祖宗多少年的实战、总结、传授,都有严谨的规矩。”于永波从小练习螳螂拳,领会其中深意,然后根据自身特点去适应,把自己练拳的体会融入到拳谱当中。
  多年来,于永波经常以多种形式展示螳螂拳,去武术大赛、做公益讲座,坚持到学校和社区免费义务教授螳螂拳,让大家近距离认识、了解、感受螳螂拳的健身、防身等作用,力所能及地推广这一传统文化,以便让更多人对螳螂拳产生兴趣,参与到继承和传承的队伍中。
  “我认为好东西不会失传。”现在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作为国家非遗螳螂拳传承人,于永波说,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份宝贵的遗产传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