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这意味着什么
起步区成型后济南将真正从“大明湖时代”迈入“黄河时代”
2021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

  享受国家级新区待遇,意味着获得国家政策更多的支持。根据已发布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国家支持起步区全面复制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经验政策,并在土地、产业、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起步区含金量很高的一揽子政策大礼包。
  “有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将更有力地促进起步区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快速前进。”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认为,作为一个产业新区,起步区需要在发展中做出很多探索,明确为国家级新区后,各项实验政策的落地,体制的创新举措将更容易实现,也会享受到更多包括土地指标等绿色通道。
  在国家赋予济南起步区的支持措施当中,起步区将拥有市级管理权限、承接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项内容规格之高引人注目,“这就是按照国家级新区来设置的,体现了很高的规划层次。”董彦岭说,当被赋予更为宽泛的行政管理权限后,作为一个新区也往往能自主编制、规划和执行更多适合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和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未来的起步区,不仅要布局一系列前瞻性产业,79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还要承接可以预见到的人口转移。随着“东西长 南北短”的空间格局被打破,起步区建设后,将在该区域内形成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中心,让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起步区’不仅要考虑产业发展,更要统筹考虑生态、生活等综合功能,突出产城融合。”济南市副市长孙斌表示,黄河战略,生态为先,起步区不仅要建设产业新城,更要成为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
  “起步区要打造的是一个样板新区,这就意味着,并不是在其他新区探索的基础上微调,而是要结合济南实际,原创出适应本地的体制机制。”董彦岭认为。
  而对于济南而言,只有起步区真正成型,才意味着从“大明湖时代”到“黄河时代”的到来,济南才能真正打开向北发展的局面,才能实现“北起”和携河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