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张沧桑面孔,道出传奇人生
日照莒县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藏着太多的红色故事
2021年06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莒县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内的陈列和展品。
在日照市莒县招贤镇,有一座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藏着许多红色故事,等待大家前去探索。
莒县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觉醒较早。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曾多达13341人,截至今年4月,老党员健在304人,已然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红色群落。而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内最吸引人的便是那数百张莒县老党员代表的照片。沧桑的面孔和坚定的目光,无声地传达了一个时代的力量与精神,也向来者缓缓道出他们的故事和人生……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晨 朱子琦
战场上
他们是浴血奋战的英雄
国家危难时刻,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战士,是保障后勤的勇者。
出生于1929年的张立芳,是莒县安庄镇西村人。在他的家里,现在还保存有一块红色的降落伞布,那是老人在淮海战役中敌我抢夺供给留下的一个纪念。
张老人参加淮海战役时,有一次部队驻扎在鲁楼村外围。正值敌人空袭,持续了一天多的时间,村庄被夷为平地,村里炊事班的战友们也全部遇难,所有战士滴水未进。下午三点左右,敌军空投的粮食给养正好投到了两军中间的位置。
“当时有个小战士的确是饿急了,不顾阻拦,一个人去拿粮食。敌军肯定不乐意啊,开枪就打伤了他。”张立芳回忆道,“我哪里能眼睁睁看着战友自己在那挣扎,当时就要求前去营救,并在战友们的掩护下,迅速行动。”也是这块随手捡起的红色降落伞布,包好小战士的伤口,才保住了他的性命。时至今日,老人还一直珍藏着这块红色的降落伞片。
又有一次攻占河南新乡。部队进城后,张立芳突然发现小股敌军从一个巷口消失。他先是安排好通信员去通知主力部队,又和连长、文书一起尾随过去,最后追踪到敌军的一个武装连驻扎所在地。张立芳在连长的暗示下将一枚手榴弹扔进敌军驻扎的院子里,然后大声喊道:“缴枪不杀!把枪全部扔到墙外!”在他喊完后,不一会儿,敌人就将手中的枪扔出墙外。凭借张立芳与同伴的完美配合和机智勇敢,成功俘虏了一个近150人的武装连,让他们无路可退。
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后的张立芳,其心境更显平和。“当时在战场上根本不会考虑什么战功,那些都无所谓,只要能让大家的生活过好就行。”张立芳说。
而在莒县,从军打仗,参加过抗日战争、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等多场战争的健在老党员不止张立芳一人。莒县峤山镇的李树边、招贤镇的苑克治、龙山镇的张子珍……他们都是在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中走来,目睹战友的受伤、牺牲,为后辈开辟崭新生活,见证着国家一步步的发展壮大。
89岁的李树边回忆往事时说:“我打第一仗,打的是郝鹏举。刚开始,我们新兵听着打枪的声,就一趴。人家老兵就笑,说不要紧,子弹打高高,不用害怕。”老人回忆,当时曾一夜走190多里路,到白天了又得接着打仗。“攻打沂水县南麻镇的时候,有一颗子弹打中了我后背,背着文件包,就差两层纸,子弹就穿透我身体了。那个时候我自己都没感觉,面对枪已经不害怕了。”
工作中
他们是一心为民的公仆
夏日的午后,莒县小店镇古迹崖村一片安静,村庄口有几位老人正在树下乘凉。靠着他们的指引,记者寻到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陈淑元家。四四方方的院子收拾得很干净,门口处还围起一个小菜园。“我们两口子闲着没事,就在家里种种菜,快进来吧。”陈淑元的老伴唐树芳热心地招呼着。
今年已经93岁的陈淑元和89岁的唐树芳,在1948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携手开启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旅程。
1981年春,陈淑元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肩上有了责任,就不能辜负群众的期盼,就要带领村民干出一番事业。”这是陈淑元常说的一句话。
村子无经济来源,处处都是荒山,限制了村民的发展。1986年,陈淑元带领全村老少用30000斤炸药,将村后250余亩荒山开发成梯田。“炸了山,大家该种地种地,种花生啊,种庄稼啊,也让大家吃上饭了,能有点收入了。”陈淑元说。
有了土地能种农作物是第一步,让农作物长得更好是陈淑元为村民做的第二件事。为整治山水,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产量,陈淑元带领着支部一班人,沿着村中一条小河,先后建设了两道拦坝和一座集拦洪蓄水于一体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实现了全村600亩耕地的自流灌溉和400亩的机灌,使全村的平原耕地旱能浇、涝能排。
1986年,利用村里的10间房屋,陈淑元办起了全镇第一个村级敬老院,也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1987年,陈淑元又寻找新的突破口,发展黄烟。全村发展黄烟370亩,在当时称得上黄烟专业村。为增加群众收入,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陈淑元在村委大院建起全镇第一家黄烟收购站,村里的黄烟生产连续多年保持了全镇“大哥大”的地位。
“他这些年来,一直都是真心实意地为大家伙干,打心窝里地为群众好。遇到啥事都不退缩,都干在前头。”问及陈淑元身上的优点,唐树芳大方地说。“别看她个子小,当时也很能干。做军鞋,组织妇女工作,磨面送米,她啥都干。”夸起自己的老伴,陈淑元也毫不含糊。
“现在好了,大家生活越过越好。政府对我们也很关心,我跟老伴前些年还被邀请去北京了呢。”唐树芳说。
新时代
他们是人人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我们组织了一批同志,对老党员的事迹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于2014年建成了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并作了相关的宣传报道,让群众对老党员的事迹有了初步的认识。”莒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宋时轮表示,走访老党员、整理素材,也是对我们年轻党员干部一个教育的过程,他们身上严于律己、不忘初心的红色精神,是今天这个时代要大力弘扬的,是我们要接续传承下去的。
老党员们所看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他们的感悟与体会,他们的知足与感恩,能够让如今的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力量,在为社会的奉献中绽放光彩。
如今,老一辈的“红色基因”已经被子孙后代接受和传承。
莒县福利服装厂的厂长辛兴芬,便是在老党员精神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辛兴芬的父辈兄弟6人,有5位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她的三伯辛明、五叔辛玮、六叔辛纯还是莒县早期抗战的组织指挥者,为解放事业和党组织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辛兴芬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熏陶,对党员先烈的故事耳濡目染。老人们常对她说:“我们老一辈是革命家庭,你们年轻人一定要继承革命传统,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而辛兴芬在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也开启接续上一辈的党员本色历程。
“我接手服装厂的时候,厂里经济也不景气。但想想厂里的那些残疾人,我就是借钱也得把这个厂子给办好。”辛兴芬看着以前的照片说道,既然已接下这副担子,就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我五叔去世前,将他一辈子的十几万元存款,也全都捐给了我的助残事业”。
“展馆建成以来,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达30余万人次。我们对展馆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党史教育和老党员资料检索等具体内容,并依托展馆,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巡回宣讲、媒体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老党员的感人事迹和光荣传统,凝聚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宋时轮说,把老党员的事迹带到学校、社区、单位中去,让学生、年轻党员干部看到他们是如何实干做事、怎样公心为民的。同时也能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老党员生活,关爱关心老党员,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幸福的保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壹读·评论
第A03版:壹读·重磅
第A04版:壹读
第A05版:壹读
第A06版:壹读·关注
第A07版:壹读
第A08版:壹读·关注
第A09版:产经
第A10版:文娱·影视
第A11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第A12版:乐动·篮球
第A13版:壹读·国内
第A14版:动向·国际
第A15版:新闻·速览
第A16版:封底·看点
第P01版:今日菏泽
第P02版:今日菏泽
第P03版:今日菏泽
第P04版:今日菏泽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