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葫芦里装的都是助残“良方”
章丘“葫芦大王”优先招残疾人为徒,培养了大批传承人
2021年10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马友谊正在进行葫芦雕刻。
▲位于章丘文祖街道的友谊葫芦非遗文化产业园。
一个葫芦能卖十几万元?章丘文祖镇的马友谊凭着一手雕刻的好手艺,将小小的葫芦卖出了让人咂舌的大价钱。他雕刻的葫芦近年来远销海内外,成了年产值500万的大产业。不光自己致富,马友谊还广收门徒,在全国招了73个“徒弟”,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通过手工艺助残,还将葫芦雕刻的技艺发扬光大。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孟杰 张锡坤
小葫芦做成大产业
他成了闻名的“葫芦大王”
马友谊的友谊葫芦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紧邻242省道。这里堪称葫芦大世界,院里摆的、墙上挂的、房顶吊的……全都是各种形态的葫芦。产业园里还有一个葫芦博物馆,与展厅外原生态的葫芦不同,这里的葫芦全都是手工雕刻的艺术品。
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山水风景……有了雕刻技艺的加持,小小的葫芦一下就身价倍增,成了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这幅《村医图》是宋代画家李唐的作品,是一幅风俗人物图,描述的是当年走方郎中为村民看病的情形,反映的主要是当时的民风民俗。”在展馆中,马友谊目前最满意的就是这幅作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个葫芦雕刻作品,目前的市场售价已经达到了6万元。
在这间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葫芦博物馆里,有一半以上的作品都出自马友谊之手。
说起马友谊和葫芦的渊源,要往上数好几辈。
“我爷爷、老爷爷他们就开始玩葫芦了,当年主要是农闲的时候做蝈蝈葫芦拿去卖,以此贴补家用。”马友谊称,自己受到长辈们的影响,小时候就跟着玩葫芦,慢慢就开始研究雕刻葫芦的技法,并逐渐爱上了在葫芦上刻刻画画。2002年,马友谊和爱人李霞包下了家附近的半亩地开始种葫芦,并试着在英雄山文化市场等地售卖葫芦作品,2006年,两人又租下了两亩多地,并从当时工作的乡镇卫生院双双辞职,开始一门心思研究葫芦。
2006年,央视《致富经》采访马友谊的栏目播出后,他不光知名度大增,订单也纷至沓来。同一年,因为葫芦卖得好,原本生活不富裕的两口子意外地赚了一大笔,还开上了十几万元的小轿车。
也是从那时开始,把小葫芦做成大产业的想法在马友谊脑子里扎了根。
2012年,马友谊一家又开辟了30多亩葫芦地,还成立了合作社,形成了完整的葫芦工艺品产销体系。2017年,马友谊又成立了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断提升葫芦工艺品的知名度。去年一年,公司的产值就达到了500万元,马友谊成了名副其实的“葫芦大王”。
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
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
马桂芬是一名聋哑人,也是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每天早晨送完孩子、把生病的公公安顿好,马桂芬就骑着电动车到公司上班,她主要负责一些简单的葫芦工艺品的制作。为了方便她照顾孩子,马友谊还特批了“周末双休”的福利。即便这样,一个月下来,马桂芬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像马桂芬这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残疾员工,马友谊的公司里共有20个。“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可以过来做点简单的葫芦工艺品或者帮着种种、洗洗葫芦。”马友谊称,目前公司共有29名员工,身体有残疾的就有20个。他们多数来公司上班,不方便出门上班的,还可以在家中自行加工一些简单的葫芦工艺品。这些残疾员工基本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少数技艺精湛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
帮扶残疾人就业这条路,马友谊从2007年就开始了。2007年,马友谊因为一手雕刻葫芦的好手艺已经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学艺者也是络绎不绝。马友谊招收的第一个徒弟——来自河北的小李,就是一名残疾人。
“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学起手艺来很认真,也非常刻苦。”小李跟随马友谊学习了三年,后来回到老家开起了自己的葫芦工作室,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此后,马友谊决心招收更多的残疾人,帮助他们就业,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现状,活出尊严和希望。
来自山西的“玻璃娃娃”姐妹陈蓓和陈蕾现在在当地也已经小有名气,她们也算是马友谊最早一批带的徒弟,姐妹俩当初从山西来的时候,既没有积蓄也没有美术功底,学成回家后,两人不仅可以自力更生,还在当地买上了楼房。
从2007年开始收徒弟至今,马友谊在全国各地已经招收了73名徒弟。他坦言,自己在招收徒弟时,会优先考虑残疾人和家庭贫困者。
章丘区垛庄镇十八盘村村民黄允强,是对马友谊触动最大的一名徒弟。2005年,黄允强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2017年,他跟着马友谊开始学习葫芦雕刻的技艺,现在不光成立了自己的葫芦雕刻室,还成为章丘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友谊称,在今年年初跟黄允强一起合作作品时,对方一直刻到凌晨1点多,躯干处的肉都已经磨破了,可他仍在坚持。在帮扶这些残疾人掌握技艺的同时,马友谊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手艺传承人能吃苦、有耐心的坚韧品质。
多名徒弟干出了名堂
让传统技艺走得更远
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由来已久,据清道光13年《章丘县志》记载,最晚至清道光年间,章丘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葫芦,葫芦成为当地主要自然物产。当时,“北方各处皆养蝈蝈”,葫芦因“体轻、性温、质松”成为制作虫具的首选材质,也由此催生出以葫芦雕刻为生的民间艺人群体。
21世纪以来,传统葫芦雕刻日臻繁荣,以马友谊、黄允强为代表的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改造发明了针刀并用、彩刻、雕烙刻三结合等技法,培养了大批传承人。2015年,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有人说:带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马友谊的好手艺怎么舍得交出去?
作为该项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对于此事,他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只想把这门手艺好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章丘的葫芦文化。”让马友谊欣喜的是,他带的这些徒弟中,很多都成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中,他让传统的葫芦雕刻技艺走得更远。
最近,马友谊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打造葫芦文化产业园上。在一楼葫芦博物馆的基础上,他又在二楼打造了一个葫芦精品馆,忙着为馆里的每个葫芦作品打造独有的“身份证”。此外,他还忙于搜集编辑一些有关葫芦历史文化传承的文字材料,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的历史。
马友谊的葫芦博物馆迄今已有二十多万人来参观学习,马友谊和爱人李霞业余时间也会担任“讲解员”。李霞告诉记者,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专门跑到葫芦博物馆,表态要学习葫芦雕刻技艺,她想过两天有空了就去一趟老人家里,给对方再带上一套雕刻工具。“只要有人对这个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免费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壹读·重磅
第A03版:壹读·关注
第A04版:壹读·关注
第A05版:壹读·人物
第A06版:壹读·关注
第A07版:壹读·关注
第A08版:壹读·暖闻
第A09版:身边
第A10版:财经
第A11版:青未了·人间
第A12版:文娱·影综
第A13版:乐动·看点
第A14版:动向·国际
第A15版:新闻·速览
第A16版:专版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