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石门山间“秋水亭”
2022年0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瑞峰
  
  李白写过赠给杜甫的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题所说“石门”,就是曲阜东北五十里的石门山。
  自李、杜之后,与石门山关系密切者,无过于清初文学家孔尚任。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曾数度隐居在石门山读书,时间长达30年,这里也是其传世名剧《桃花扇》最初构思之地。
  孔尚任在《出山异数纪》中说:“(石门)山多洞壑及清泉佳木,相传古之晨门吏隐于此。”可见石门山自古以来境景清幽,乃隐居、游观佳地。石门山现为曲阜著名风景区之一,其上古迹众多。其中有一景点,实仅一小亭,这便是著名的“秋水亭”。“秋水亭”旧已无存,今者系据原址重建。但不管如何,都不应该忘记初建此亭者之功。建亭者是谁?就是孔尚任。
  据《曲阜县志》记载:“玉泉寺(即石门寺)在石门山东南部,寺东不远即所谓孔东塘(尚任)读书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孔尚任应族人之请出石门,回族内协助办事,孔尚任隐居石门山读书多年,早视石门山如家,感情非同一般。
  后来,清初诗人、文学家山东新城人王士祯在其《居易录》卷二十七,记录了在京任国子监博士的孔尚任,向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石门山景象:“曲阜县东北有石门,即杜子美《题张氏隐居》所谓‘春山无伴独相求’,《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所谓‘秋水清无底’者是也。李太白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何时石门路,复有金樽开’,亦其地。山麓今尚有张氏庄,相传为唐隐士张叔明旧居……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中有石门寺,寺后曰涵峰。峰顶有泉,流入溪涧,往往成瀑布。”可见孔尚任对石门山热爱之殷、感情之深。
  孔尚任隐居石门山读书期间,一直想在石门寺前平旷石基上建一座小亭,并从杜甫“秋水清无底”诗句取名“秋水亭”。这并非是他一时心血来潮,实在是看到“后之游人,临水濯缨,多咏杜诗。惜无片石可扪,把茅可憩耳”。因“欲构小亭而刻诗于壁,一以栖前哲之灵,一以迟后贤之驾”,说白了就是,建一小亭既能一瞻壁间杜诗,又可作游山临时休憩之所。
  但直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孔尚任因剧作《桃花扇》丢了国子监博士官职,并于两年后重返曲阜老家,因其居京官并没有什么积蓄,家境很不宽裕,欲构“秋水亭”的愿望迟迟不能实现。故在致友人刘廷玑信中言及此事,不无惭愧地说:“弟经营四十年,仅能种树千章,并未加一绹一茅。”其后所撰《建秋水亭记》亦言:“区画三十年而榛莽如故,但乞郑簠书一‘秋水亭’额,携之行箧,展玩而已。”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已是孔尚任罢官返乡的第12个年头。这年冬天,他有淮南之游,巧遇由江西按察使降江南淮徐道、也是在戏曲上志同道合的故交刘廷玑,遂对他说:“语及石门之胜,且叹亭之未建而诗之未刻也”。刘廷玑人极豪爽,闻之毅然表示:“此诗人事也。肯让予为,予何幸也!”刘廷玑所作《在园杂志》亦记其事:“孔东塘向余云:‘秋水清无底,泓下亦龙吟’,欲此处建一秋水亭,君当任之。”
  不久孔尚任自淮南游归,为催促刘廷玑尽早尽快助其建成“秋水亭”,遂又致信于他,信中不但言建“秋水亭”势属必要,不可再拖,且还替对方尽心谋划:“……竹木选就,凿枘合成,一水盈盈,载至兖郡,距山才七十五里耳。弃舟登车,至彼合架,不日之功,新亭成矣。”又恐刘中途变卦,复以情动之:“开名山之生面,成敝里之奇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孰得而泯没也。独念我两人年逾周甲,事须早就,不但乘时可为,亦须亲眼见之,亲身享之。”为促成建亭,可谓用心良苦。
  刘廷玑是能以事相托并成人之事之人,到第二年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据《建秋水亭记》记载:“……选材命匠,不浃旬而亭与碑成矣……舟载北来,不浃旬而翼然临于龙泓之上矣。”刘廷玑果然是按孔尚任的要求,先将建亭所需各部件凿枘合成,然后辗转经水路、陆路运抵石门山,再进行组装,“秋水亭”很快建成。不但可看出孔尚任谋事之老成,亦见刘廷玑办事之高效。
  积三十余年之悬想,而事一旦成之,孔尚任兴奋之情难抑:“千年缺事,一旦补之。予把酒落成,觉峰峦溪涧莫不赴趋此席,宾客丝竹无非凑泊此诗。”《建水亭记》末云:“异日者,在园先生莅我东土,过石门而览胜迹,予也追陪宴集,倡予和汝,必有名篇佳什辉映石门。”然刘廷玑于晚年所作《在园杂志》卷二言及“秋水亭”仅谓“余随庀材鸠工,以成此役,与春山馆相对”。却无一语道及游“秋水亭”事,料想其终生没得一践斯亭。
  刘廷玑亦在石门山南麓建有春山馆,是唐“竹溪六逸”之一张叔明隐居地。还称“秋水”与“春山”适相成对,后来孔尚任确又于“秋水亭”左建“春山亭”,然今亦已无存。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秋,在京任国子监博士的孔尚任曾对王士祯谈及石门山,并想在范氏庄建“闲园”,王答应为其作记。前引王士祯《居易录》即载此事,然而当时做闲官的他,虽有闲心却无闲钱,则闲园不成可知。
  刘廷玑晚年所作笔记《在园杂志》首即冠以孔尚任序,对刘其人其文评价甚高。联系前刘助孔建“秋水亭”事,此可谓文人间的惺惺相惜,虽不无投桃报李的成分在,但其情其景颇动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