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熨平”猪周期 已经成为大课题
2022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杨璐 实习生 刘旋

  “猪贱伤农,猪贵伤民。”多年来,如何“熨平”猪周期,防止猪价大起大落,确保猪肉保供稳价,已经成为重大课题。
防止生猪生产
大起大落

  俗话说“养猪就是挣一年,赔一年,不挣不赔又一年”,其实说的就是猪周期现象——“肉价上涨-存栏量大增-肉价下跌-存栏量下降-肉价上涨”。
  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共发生4次较大波动(平均3年一次),价格大幅上涨的起因均为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95%以下。
  从2018年开始的此轮猪周期,在饲料价格、疫情、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下,价格震荡惊心,也被称为“超级猪周期”。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这一轮猪周期产能低谷时,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同比减少了40%左右,2020年2月第4周猪肉价格最高点时达到每公斤59.64元,同比涨幅165%。
  2021年过完春节,猪价开始持续走低,大部分养猪户压栏等价,最终还是没等到猪价的高位。进入2022年,猪价持续下跌,3月份猪价最低达到每公斤10.06元。随后触底反弹,但是猪价依旧在低价运行。
  自2021年6月全国生猪生产提前半年完全恢复起,农业农村部已经向社会发布生猪产能过剩的预警。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从而导致了生猪养殖出现亏损。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在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生猪生产周期长、鲜食猪肉保存时间短、市场自发调节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生产和市场完全匹配确实很难做到,出现阶段性亏损也难以避免,这在一些养猪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经常是这样的。
  据悉,为稳定生猪生产,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9月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该方案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空白,明确提出了全国4100万头能繁母猪的调控风向标,以及“短期调肥猪、中期调崽猪、长期调母猪”的产能调控路径。方案从生产环节着手,建立以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目标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划定产能保障底线,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以有效应对生猪市场波动日益复杂的新挑战、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山东生猪期货价格
保险落地

  此轮养猪利润波动,让更多中小规模养殖户对价格风险管理的诉求陡然提升。记者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了解到,今年4月8日,山东省海阳市签下政策性生猪期货价格保险全省首单。该项目旨在引导农户在“猪周期”下跌过程中,合理运用金融创新工具,保障养殖利润,稳定养殖户的经营。
  海阳市和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富阳签下了全省第一单。按照保单约定,在保险期间,当约定月份生猪期货合约在理赔采价期间内的理赔结算价低于保险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照约定负责赔偿,每头最高赔偿1702元。
  “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养殖户的利益得到保障。对于“熨平”猪周期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