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随时会换,读书的习惯没变
爱读书的网红农民工吴桂春说:读书就是让人明白道理,不要计较
2022年04月2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吴桂春的所有闲暇时间基本都用来读书。
对于一位已经56岁的农民工来说,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就是修德,让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读好书,做好事,当好人。”说这话时,吴桂春已经下了班,躺在小小的、只容得下两张单人床的员工宿舍里。他没有房子,没有养老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不一定非得给人带来什么,得到多少名利,读书就是让人明白道理,不要计较。就像苏东坡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记者 郭春雨
网红农民工
互联网的记忆里,有吴桂春的一席之地。
2020年,这个黑黑瘦瘦、一口浓郁湖北话的农民工,在濒临失业、回乡之前,无意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的夏天,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退读者证时,在留言表上写下一段话:“我来东莞17年,其中在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看到了留言——“余生永不忘你”,这种炽热动人的感情,一下子击中了工作人员的心。随后,工作人员拍下留言发到图书馆内部群里。此后的24小时里,通过朋友圈、社交平台、媒体的转发和关注,这封告别信被发在网上,吴桂春一下子就成了“网红”。
网友评论说:“这段文字朴实无华,有叙有议。作为一名农民工,能写出这么精美的留言,胜于一大批文化人。”
图书馆留言火爆网络之后,吴桂春的生活在24小时里短暂地发生了逆转。全国的媒体蜂拥采访,这个此前寂寂无名的工人被推到了聚光灯下。东莞市人社局连夜从岗位储备数据库中搜罗适合吴桂春的岗位,考虑到他能就近去图书馆看书的需要,为他推荐了一份小区绿化工作,吴桂春也得以继续留在东莞。
然而,互联网记忆的消散,比潮水的退去还要快。爆红之后,随着聚光灯逐渐熄灭,吴桂春的生活再次回到原处。入职物业不到4个月,吴桂春因为工资以及公司管理等问题离职。随后,他辗转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到了一家制作建筑外墙涂料的小作坊上班。
“我现在深圳,春节后过来的,在一家幼儿园当厨师。”吴桂春说,相对于温暖的湖北老家和湿热的东莞,鄂尔多斯的气候实在是太冷了,气温最低的时候-20℃。对于南方人,这样的温度让他实在难以坚持。好在年轻的时候学过厨师,他就辗转来到深圳。
不巧的是,吴桂春到了深圳后就碰到了比较严重的疫情,幼儿园没办法开学,只好闲了两个月。“园里对我还挺好,给我安排了一个保安的宿舍,还发了一部分基本生活费。”吴桂春告诉记者,“现在疫情缓和了,幼儿园刚刚开学,如今能有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我挺知足。”
七遍《红楼梦》
在深圳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的两个月里,吴桂春读了五本书:《秦始皇全传》《雍正帝》《万历十五年》《邓小平珍闻》《党员的样子》,这些书他之前也读过。反复地读一本书,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现在看第二遍,好像比第一遍还有些味道,比第一遍好看。读同一本书,一遍两遍三遍,感觉都是不同的。”
吴桂春说,这些书是一位导演寄给他的,这位导演想要跟拍他做个记录片,但因为疫情没法成行,就寄了几本书给他。也幸亏这几本书,让吴桂春在宿舍的两个月里,日子能过得下去。
在无法去图书馆的日子里,读者和一些媒体人送的书,是吴桂春阅读的主要来源。“我不买书,这几年因为疫情我收入也不高,一本书要几十元,几天就看完了。太贵了,买不起。”手头的书有限,反复阅读就成了吴桂春的习惯。他拥有的每一本书,几乎都是翻来覆去看好几遍。
“我看《红楼梦》,不少于七遍。”吴桂春说,《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复杂,前几遍自己都没觉出什么“味”,一直到了第六遍、第七遍,他才觉得自己在慢慢猜到曹雪芹设下的“谜”。“我觉得曹雪芹不是在写曹家的兴衰,是在写整个顺治帝时期的兴衰。为什么不写他当时的朝代?因为文字狱,曹雪芹不敢。贾府里的人生,其实是皇宫里的人生。”
顿了一顿,吴桂春对记者说,又像对着自己说:“满纸荒唐言,谁知其中味?”
隔着几百年的光阴,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用自己的方式和曹雪芹在时空中交流对话。他用一遍遍的阅读,去寻找和解答这位古代文学巨匠,留给后人的“红楼谜题”。
吴桂春喜欢历史书,也喜欢看人物传记,不喜欢看虚构的小说,觉得“没有滋味”。同样感觉没有滋味的,是刷抖音等短视频。在短视频的时代,他固执地拿着纸质书。“好多就是在那里拼流量,一个人有一个行为,说几句话,所有人都在模仿。”吴桂春说,不刷短视频,是因为单纯地觉得“不好看”。短视频的内容,说的大抵只有固定的几个问题,很多故事和道理,也都是从书中抓来的一点皮毛,“还是书里面的知识有智慧。”
人生前半程
人生的前半程,几乎每一步,吴桂春都在被命运和时代的潮流推着走。
读完小学后就辍学,种田、疯跑,长大后去县城摆过早点摊,在单位食堂做过帮厨。再后来长大了,娶妻、生子,觉得生活要安稳的时候,妻子离开了他。为了生活,2003年冬天,37岁的吴桂春随着南下的打工潮,独自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从湖北老家来到东莞。
因为在打工者中年龄偏大,兜兜转转了一圈,他才在一家制鞋厂找到了一份流水线的工作。没有五险一金,也谈不上升职,他就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活儿不重,每天都是机械重复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个月都没时间休息,到了淡季,可能半个月都没活儿。
没活的时候,工友们会打个牌,但吴桂春玩不起——儿子读书好,他要挣钱给孩子买书。为了打发时间,他从地摊上买书来看,仅仅是觉得“看书是好事”。一些二手书,价格五元或十元一本。歇下来的时候,吴桂春就一个人找个地方坐着,捧着书看。
他认识的字不多,为了看书,花十元钱买了一本《新华字典》,碰到生僻字就一个一个地对着读。手头没书看的时候,他也会翻翻字典,把那些没见过的字都记下来。读书这些年,大部分字已经认识。
后来,他听工友说图书馆里看书不花钱,还有空调和热水,于是就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东莞图书馆。来了之后,他就彻底爱上了这里:图书馆成了吴桂春除工厂、住处外,落脚最多的地方。没有活的时候,他都是在图书馆,一待一整天。
一直到2020年,因为鞋厂裁员,吴桂春面临失业,于是在东莞图书馆留言。
人有悲欢离合
勤劳了几十年,但他大半生都过着拮据的生活。吴桂春说,他没有退休金,作为农民工,就只能一直干活。他到现在也没有房子,老家的房屋早已破败,过年回乡,都是住在哥哥或弟弟家。他也没有多少存款,尤其是这几年的疫情原因,工作总是断断续续,收入无法保证。他不喝酒,以前爱抽点烟,现在基本也戒了,10块钱一包的红塔山,能抽一个月。他现在干的工作,包吃包住,他把一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块钱以内。
儿子前几年毕业了,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吴桂春平时基本不跟孩子联系,“知道他过得好就行,我也没什么能给他的,不好意思跟他联系。”吴桂春说,没有给儿子好的物质条件,也没有给他一个父亲的陪伴,对于儿子,他有内疚。
这些年读书多了,吴桂春感觉看问题更清楚,但是人也老了。在经历了爆红之后,生活再次归于平静甚至寂寥,吴桂春看得挺开。“读书不是要达到什么目的,也不是一定要有什么好的工作,看书对自己有好处,书里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时候忙了半天,看一会儿书,心也静。”
看书确实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很多事他都看开了,也从书中找到了人生的偶像——苏东坡。他喜欢苏东坡的豁达,觉得人生有得有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看的历史书多了,把小小的自己放到中国历史的长轴上看,他觉得感恩,感恩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觉得人得惜福,“吃得好还是差一点,都不要太计较。就算是有钱,也不能挥霍,不能过得太好。”
这几年爆红的经历,有时候他自己想想也觉得很神奇,动了想要记录下来的念头。纸和笔都是现成的。当年有位上海的网友给他寄来了几个笔记本和一盒圆珠笔,当时他觉得没有用,现在想要写东西了,正好能用得上——他觉得这也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他嘱咐记者,一定要在稿子里向这位网友表达感谢和道歉:谢谢他的赠予,但自己没记住对方的名字,感觉很抱歉。
这本“自传”他已经陆陆续续手写5万字了,但现在觉得写不下去了。原因是遇到的一些具体的人忘了名字,他又不想给人家起化名,觉得这样不尊重,而且一旦用了化名,自己这本传记就带了虚构的成分。他想如实地记录,不想掺杂一点水分。
世界读书日到了,记者让吴桂春说几句话。吴桂春说:“一个人,从小到大,读书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读书能明理。读书到了一定程度的人,就不会为了自己想,会为了大家想,为了国家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济南
第A06版:山东
第A07版:新经济周刊
第A08版:新经济
第A09版:速览
第A10版:世界周刊
第A11版:世界
第A12版:世界
第A13版:青未了
第A14版:青未了·书坊
第A15版:青未了·书坊
第A16版:乐动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