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6年青岛GDP剑指2万亿,宁波坐标2.2万亿
“智造”比拼,青岛发力点在哪?
2022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打造中国北方半导体和光电显示产业高地。
     记者 蔡宇丹       

6000亿元增量
未来五年从哪找

  2017年到2021年,青岛GDP总量5年跨越五个千亿,未来5年这6000亿增量又从哪找?
  青岛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20年-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保持在7%左右”的目标。青岛七区三市中,市南、李沧、崂山、西海岸新区和平度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2026年GDP可量化目标。在国家级新区中排名前三的西海岸新区,2021年GDP为4368.53亿,今后5年GDP增速要达到年均8%以上,力争突破6000亿;1400亿量级的市南区给出了未来5年2000亿的目标;体量最小的李沧和莱西目前都是600亿量级,其中李沧定下的目标是1000亿。  
  2万亿“大盘子”怎么装?首先会装进去支柱产业,500亿级、1000亿级、3000亿级……这些支柱产业体量大,增长稳定;再装重点产业集群以及未来可能做大的新兴产业;再装重点大项目。
  在工业强市的道路上,形成现代新兴产业集群,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进阶,打造辨识度的关键。目前,青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青岛的目标是到2025年,智能家电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3000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500亿。青岛的汽车产业目前已成为青岛第一大产业,目标是到2025年,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在新能源汽车上,按照即墨、莱西和西海岸新区的规划,未来5年有望达到3000亿量级,甚至更高。
  芯屏产业、虚拟现实产业,都是青岛上下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虽然增速快,但体量不大,产业能级偏低。从宁波的情况看,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去年入选2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40%。2020年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262.5亿元,同比增长20.1%;2021年总产值增幅71%,增加值增速达46%。
  从GDP贡献度上,石化产业和汽车产业是宁波经济的“压舱石”。这两大产业正是宁波着力培养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领头羊”。
  2021年,宁波300余家规上石化企业工业总产值达4145.9亿元,工业增加值889.9亿元。通过打造标志性产业链,宁波石化产业剑指万亿目标。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宁波汽车产业也剑指万亿。2020年,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工业产值3100多亿元。在这个基础上,宁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两大产业成为宁波完成2.2万亿目标的重要支撑。
  疫情防控时期,制造业是最有保障的引擎,尤其是制造业大项目,这就要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比拼双招双引的效果。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制造业提振计划中,要加快推进总投资4137亿元的227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京东方、芯恩、奇瑞、海尔中央空调等项目的建设和达产增效。
  在芯屏产业上,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打造中国北方半导体和光电显示产业高地,集聚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30多个项目。
城市竞逐最终体现在
“顶层设计”上

  政府工作报告是观察各地政策走向、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城市的竞逐,最终体现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这些“顶层设计”上。
  2022年宁波的产业拼图中,剑指四大千亿级数智化制造业,四大千亿级数智化服务业。这样一个产业体系的构建,成为2026年实现2.2万亿目标的基础支撑。
  在未来5年产业布局上,青岛市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列出了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七大未来产业的制造业体系和目标。
  七大优势产业分别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青岛市提出从这七大优势产业中培育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优势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十大新兴产业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青岛市要从这十大新兴产业中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七大未来产业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海洋物联网。
  这两大城市大量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既是地方产业规划的重点战略方向,也是未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这就带来供给侧需求上的巨大变化。针对这些新兴产业的创新资源、高端人才,支撑制造业往高端走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是个“万亿产业”

  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度,成为观察一个城市制造业的能级和含金量的标尺之一。
  “什么是宁波的‘主业’?毫无疑问是制造业。”4月9日,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在北仑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表示,宁波提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智造”二字是关键。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城市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业,其产业结构仍应该是三二一。
  2021年,宁波规上工业产值首破2万亿,排名浙江之首、长三角第三、进入全国前十;工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七。2万亿代表了规模和体量,同时也意味着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成为迫切之需,这个时候,宁波市政府的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转向“智造”,转向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强调,要“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有多重要?有研究表明,将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程度提高1%,制造业效率可以提升39.6%。2020年,宁波市服务业增加值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6376.4亿元,占全市GDP的51.4%,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就达60%。
  宁波以“超常规”这三个字,传递出转型决心,同时突出了为“智造”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
  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4万亿的苏州,早已经把生产性服务业视为新苏州制造的“新式武器”。
  再看一下另一座城市苏州。2020年7月,苏州就召开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高规格布局生产性服务业。苏州“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8%”和“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23.8件”一同列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从这些数据看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不光对创新体系起到强力支撑作用,也是一个极具含金量的“万亿产业”。
  2021年,苏州的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7万亿元,增长8.1%,拥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2家,拥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示范区21家,均居江苏省首位。
宁波拿出“超常之策”
青岛要打造城市品牌

  近年来,山东省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快速攀升,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高技术产业相关服务业上,2020年、2021年两年研发与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8.7%,今年1-2月增长41.4%;在互联网相关服务业上,互联网数据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76%,今年1-2月增长412.4%;在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服务业上,应用软件开发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18.7%,今年1-2月增长35.3%;集成电路设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31.6%,今年1-2月增长117.2%;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27.5%,今年1-2月增长30.8%。
  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这个城市品牌。
  “工赋青岛”集中展现了青岛通过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成效。2020年6月,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2022年4月又提出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这个城市品牌。
  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部分。作为品牌之都,青岛通过塑造城市品牌这种方式重塑城市调性,进行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数字化转型,提法和宁波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
  比起两年前,青岛的工业互联网生态茂盛了很多,目前青岛已经培育覆盖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消费电子、家具、汽车、印刷等行业,数十家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1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点名要做大做强一家叫“柠檬豆”的企业,这个柠檬豆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是以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全套服务“出圈”的。
  橡链云是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3200多家上游供应商,2000多家下游经销商,6万多家零售终端门店,推动橡胶工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在设计、制造、供应和服务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青岛矢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中车四方所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轨道交通行业创新协同应用平台的生态合作伙伴之一,为平台提供工业数字孪生技术和解决方案。
  2019年,服务过三星、软银、本田以及华为的全球知识产权运营平台IPwe将中国总部落户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IPwe专门从事专利分析、专利估值、专利池、专利融资等服务,已经和澳柯玛、海信结成战略合作关系。青岛通过引进IPwe这样的企业,弥补了长期以来专利运营、许可交易等高附加值服务缺失的短板。
  在山东省创新资源最聚集、创新力量最活跃的青岛,像柠檬豆这样以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平台、新的标准评价机制和金融工具在市场推动下破土而出。2020年,青岛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43件,位居全省第一,这个数据远高于全国平均数量,青岛的工业底蕴成为滋养创新的肥沃土壤,也给发展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1年,青岛市入选综合类“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达1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工业设计等10个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这个比重与宁波不相上下。对比1.4万亿赛道的无锡与宁波,青岛工业背负的任务更重,一方面要做大,一方面还要做强,首先要在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其GDP占比这个硬核指标上进行突破。
  在今年宁波市两会上,“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引发了委员代表热议。什么是“超常规”,何谓超常之策?不少委员代表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宁波首先要拿出超常规的人才招引政策。
  对于青岛市制造业而言,好现象已经出现。青岛高端制造业的头部企业海尔智家、京东方、歌尔微电子、曙光信息、柯锐思德等一众企业已经开始砸钱招人。
  近日,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发布了百余个招聘岗位,涉及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测试中心等多个职位,薪资范畴在1万-3万不等。海尔智家招聘“AI智能体验官”,面向硕士及以上学历,月薪7万-10万,而“AI智能首席体验官”要求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博士应聘,月薪最高达12.5万。
  不管是2万亿还是2.2万亿,对于青岛和宁波来说,身处全国城市第一阵营,你追我赶,不进则退,别无退路。
  力争2026年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台阶,这是青岛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
  2021年,宁波市GDP为14594.9亿元,增速8.2%;青岛14136.46亿元,增速8.3%;无锡14003亿元,增速8.8%。它们分别处在浙江第二、山东第一、江苏第三的位置,10年缠斗中,三座城市在百强城市榜座次紧紧咬住。不久前举行的宁波市两会上,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调高到2.2万亿元。而无锡和1.3万亿量级的长沙,与青岛同样锁定2万亿目标。
  “2万亿”这个新坐标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青岛的发力点在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