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嘶哑的喉咙宣讲
——初识王富仁先生
2022年05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富仁先生
     □魏建

  五年前的这个季节,2017年5月2日晚间开始,“王富仁”反复地、高密度地出现在我的一个个微信群和朋友圈,仅从我的手机上看,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其他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思想史等学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新闻媒体、文学创作界、出版界、工商界、艺术界、党政机关、医疗卫生……直到第二天晚上,我的朋友圈和十几个微信群都还停留在哀悼时段。在这些圈和群里,起初是噩耗、讣告,接着是“安息”“不朽”之类文字、伤悼或痛哭的表情,然后就是一个个单位和个人的唁函、挽联、悼念的诗歌,再后来是转发报纸上、杂志上大量缅怀和纪念的文章。在这其中,我看到许多年长王富仁十岁左右的老人,也有很多比他小五十多岁的青年,更多的是他的同龄人和我这辈人。年龄跨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广,感情表达的自发性之强,对于我实在是闻所未闻。如果是对某位大众明星的祭念,还可以理解,但被祭念者是本应属于小众的学者。如此超大时空的共情现象,何以会出现?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就是有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行当的人,都认真地读过王富仁,这些读者内心深处都有一块领地,或大或小被王富仁耕耘、播种,生发出了思想的果实。
  第一次接触“王富仁”,是1983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读到他的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镜子——论<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当时的阅读体验至今都忘不了,一篇学术论文竟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量!从此,只要见到王富仁的论文,我一律读读读。当时我在泰安师专教中国现代文学,读了王富仁的论文,经常推荐给与我接近的学生,于是我和我的许多学生都成了王富仁的“发烧友”。
  1984年,大约是秋末冬初的一天,我骑自行车去泰安市的泰山宾馆,看到前方一人背着行李步行,行李外用麻绳捆着一件黑色旧棉袄,农民常穿的式样。我骑车离他越来越近,越看越清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头到脚。奇怪的是,他也进了泰山宾馆的大院。这是当地最高档的宾馆,只接待外宾、大领导和关系单位。一个农民来这里干什么?那时的高级宾馆宁可空着床位,也不让普通人住,再有钱也不好使,何况他也不像是有钱人。那天,我是去泰山宾馆报到,出席次日由山东省鲁迅研究会举办的《阿Q正传》讨论会。第二天上午我有课,下课后匆匆赶到会场,听到有一个人正在发言,仔细一看,就是昨天那位“农民”!再仔细一看,还是像极了农民,唯一接近城里人的装束是毛衣,却扎到了腰带里。他的发言,我听了几句就服了,悄悄地问:“这是谁?”答:“王富仁。” 
  这就是王富仁?除了震惊,我彻底相信了“人不可貌相”。我还观察了一下在场的人,都在认真地听着,流露出的神态差不多,都像是要记住他说的每一句话。从这神态可以看出,他们应该都认真读过王富仁的文章,或敬佩或崇拜这位学术明星。不过,王富仁与我们的区别不在于知名度,而在于我们都读过他,他被我们读。
  那天晚上,我到王富仁先生住宿的房间求教,敲开门的那一刻,第一次见到他的笑容,憨厚的、老农民式的微笑。屋里已有很多人,多是山东大学孙昌熙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记得有黄健、钱振纲、张学军、刘西普等。王富仁先生不停地讲,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我无意中发现,他吸的烟牌子近似于普通农民的档次。我们几位聚精会神地听他讲,一直到后半夜。他突然不讲了,到处找烟,发现一支烟也没有了,只是焦虑地苦笑着。
  此后,我与王富仁先生的接触多起来,听了他许多次讲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用嘶哑的喉咙演讲。那是1986年春天,我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系里分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冯光廉先生邀请王富仁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研究生讲专题课,讲的题目是《现代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个题目他一连讲了好几天。那些天,他每天都给我们上课,偶尔给本科生做讲座。大概是在有关方面的强烈要求下,有一天晚上他面对全校讲了一场,题目是《我们正处在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长河里》,学校大礼堂自始至终全场爆满,两千多人听。全场安静得只能听到他一个人的声音。那些天,我们在研究生教室里听他讲,在中文系的联合教室里听他讲,在学校大礼堂听他讲,所看到的画面是一样的:他一边讲一边不停地吸烟。声音偶尔停止了,肯定是他又在点烟,比点烟密度更高的,是他言语中不时爆出的思想火花。几天后,给我们的专题课还没讲完,王富仁先生的嗓子哑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劝他结束,他不同意,一次次地劝告他都不听,显然他执意要讲完。他继续用嘶哑的声音讲,不断地抽着烟讲,不停地咳嗽着讲,一边吃着治嗓子的药一边讲,用如同砂纸摩擦硬物的声音讲,用越来越小的声音讲,用越来越大的力气讲,直到他的声音我们再也听不到了,他苦笑着——那标牌式的憨厚的笑——看着我们,算是无奈地宣告结束了。
  五年前,王富仁先生去世后,我也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发在我们“山师大同学群”:
  杏坛失巨擘学界损栋梁一代显学哲人萎
  人间缺名士儒林折风骨众生仰止泰山颓
  我请本教研室最好的书法家姚健老师把挽联的每个字写成一尺见方,2017年5月6日王富仁先生遗体告别那天,我带到了八宝山,挂在了告别现场。
  谨以此文纪念王富仁先生逝世五周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