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年硕学传文脉
2022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寇纪东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与山东省文史馆的馆员们颇有交集。每当走进大明湖畔的文史馆,美丽的风景会映入眼帘,悠久的传统文化蕴含其中,文史馆员的故事让我们沉醉,老先生们传承的齐鲁文脉如泉水潺潺,他们耕耘的《齐鲁文史》也奋力前行……
  山东省文史馆始建于1953年8月21日,隶属于山东省政府,以弘扬敬老崇文精神、发挥存史资政作用为宗旨,着重统战联谊交流等,云集“耆年硕学之士、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馆员们群星璀璨、成果丰硕。
  文史馆北依大明湖畔,南眺千佛山美景,东傍热闹的小东门,西望繁华的火车站,景色清幽、环境宜人,既闹中取静,又交通便利,是一个修身、研学、读书、写生的好去处。
  在这里,优秀的文化大卷徐徐展开。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存史资政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山东省文史馆的饱学之士,泛舟学海,文心雕龙。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深耕学术、史海钩沉;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郑杰文钟情汉籍、笔耕不辍;颜炳罡、杨守森、王玮、王化学、朱亚非等在存史资政方面也积极著书立说;书画界,省文史馆馆员、书法名家陈梗桥出版《梗桥文集》,记录书坛往事,深受爱好者青睐,举办的“梗桥书法展”,观众络绎不绝;史振峰、单应桂等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展示书画大省形象,张百行、贺中祥、何乃磊……老骥伏枥,各展宏图。
  在这里,文史馆员传承书香,笃信前行,弘扬优秀传统的故事也生动开讲。2017年7月,凭借文史馆员的专长和优势,文史馆经与山东省图书馆、齐鲁晚报协商,每月邀请1名馆员参与“大众讲坛”讲座。馆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以市民的需求为讲座要义,各展才华,为市民奉献了精彩的文化盛宴。通过面对面讲解,“零距离”交流互动,高雅文化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故事,记的是文史,“文史馆员讲坛”成了新时代共享文化的纽带,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城市的教室、市民的课堂”。
  在这里,馆刊《齐鲁文史》承载着优秀文化铿锵前行。2018年,《齐鲁文史》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它植根齐鲁深厚的文化沃土,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弘扬传统之精髓。馆员奋发有为地耕耘着自己的墨海书田,愉悦中书写着自家的精神圣地。诗书雅集,文为世珍,一篇篇佳作妙笔生花,又如一股股清泉,从《齐鲁文史》中汩汩流淌,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世界。承载着文化使命的《齐鲁文史》在馆员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增设的“国学札记”“名家手记”等栏目,秉承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播撒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曾记得傅永聚馆员“静夜置茶清香发,开屏码字落马蹄”,意气风发地为它撰稿;郇起鸿馆员撰写的《济南工业散记》和济南历史文化杂记,虽非黄钟大吕,亦是史海撷英,为它增强了浓郁的地域色彩。
  在这里,文史馆承载着山左海岱间的亘古文明,更蕴藏丰厚的文化富矿。在这里,根植于尊老崇文的文化氛围,发扬着“存史资政”的传统,群贤毕至,文运相伴。
  “耆年硕学传文脉,天光云影共徘徊”,文史馆风景独好,馆员们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更是一道寥廓悠长的风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