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首次大规模出现“白泥蚂”
当地允许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清理
2022年07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海星和“白泥蚂”泛滥。
     文/片 记者 高雅洁   

  日前,青岛胶州湾海域贝类养殖区内海星激增,并首次大规模出现“白泥蚂”(经氏壳蛞蝓),这两者都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获悉,为减少养殖户损失,自1日起,允许养殖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采用地笼网和底拖网对海星和“白泥蚂”进行全面清理。
  据了解,“白泥蚂”学名为经氏壳蛞蝓,为壳蛞蝓科壳蛞蝓属动物,外观乳白色,呈卵圆—方形、半透明状,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白泥蚂”生长速度较快,腹腔内牙齿发达,捕食蛤蜊、牡蛎等。但该种生物易引起人体过敏,所以不能食用。
  4日,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针对此情况市海洋发展局已邀请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先后到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胶州市营海镇、城阳区红岛街道实地调研及出海潜水采样调查。经查,红石崖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胶州湾中南部养殖区为1.7只/平方米,其余养殖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星分布,且海星规格较小,腕长5cm以下的占88%,不具有经济价值。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在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海星分布进行摸底统计后,划定了海星处置区域。并经请示省农业农村厅,决定自7月1日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允许养殖户采用地笼网(清理海星)和底拖网(清理海星和“白泥蚂”)的作业方式,对海星和“白泥蚂”进行全面清理。其中,底拖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20日,地笼网放开时间为7月1日至31日。底拖网作业船只限定为养殖渔船,地笼网在处置工作结束后统一收缴销毁。
  在海星捕捞作业期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采取岸巡和海巡等手段,严厉打击和查处以清理海星为名从事违规捕捞的行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