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鲁刚
农村娃全部进城读初中,高青这样实现
2022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鲁刚
特别支持:
  北纬37°黄金线上的高青,是一座河环水抱、绿树萦绕的魅力小城。它地处淄博市最北端,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是姜太公首封之地,更是齐商文化的发源地。
  在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县城,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是经久不衰的重要命题。高青教育的现状如何?能为周边教育带来哪些借鉴与思考?新征程上又经受着怎样的挑战?为揭开谜底,《青年说》栏目专访了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鲁刚。

  首席记者 巩悦悦
记者 王凯     

11年改扩建5所初中
农村学生全部城区就读

  高青是淄博市唯一沿黄区县,同时也是山东省财政直管县,全县有31万人口。与其他区县相比,高青学校的体量与生源相对较少,这对当地教育而言是优势还是劣势?
  “单就做教育来说,它不是劣势,反而应该是优势。”张鲁刚向记者介绍,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在内,全县共有4.5万名在校生。体量小了,就可以把学校做精一点,把班额做小一点,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质学生,做精细化管理。
  张鲁刚透露:“高青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跻身淄博市前列,所以生源少不是问题,把教育做精才是根本。”
  记者了解到,高青县共有110所学校。其中就包括了60所幼儿园,36所小学,8所初中,3所高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省满意度测评中,高青教育的群众满意度居全市第一。张鲁刚坦言:“想让群众说满意非常难,我们确确实实下了很大功夫。”
  从城乡学校布局看,高青最大的特色是全县初中生都在城区就读。张鲁刚表示,这得益于2005年至2016年县里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初中进城”工程。当时将全县11所初中调整为5所,新建、改扩建高青二中、高青三中、高青四中、高青五中、高青六中,这五所中学把县里所有初中生全部接纳了。
  作为淄博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区县,实现初中进城之后,乡镇驻地改建成了学区中心学校。随着学校条件的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早在2016年前,“初中进城”工程备受争议,阻力重重。
  “一是孩子不能就近入学,二是刚开始没有校车,家长还要接送,所以社会上反对声很大。”张鲁刚介绍,当时县里和局里之所以顶着很大压力推进“初中进城”工程,也是考虑到这步棋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老师后顾之忧,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师资力量而做出的一个长远布局。
  “初中进城”工程推进了十几年,直到2016年才实现所有初中生进城。为解决农村娃的上学问题,高青县在投入1200万元购买35辆校车的基础上,又把原来在乡镇行驶的43部农村校车回购进行更新,实现校车公司化运营,仅校车工程就又投入了300万余元。每两周,80部校车就会全部出动,将学生安全送至家门口。
  “这还不算改造校舍、新建公寓、建造体育场等基础设施的费用。实际上,当时县委县政府和教体局顶着很大压力,其间克服了好多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张鲁刚感慨道,现在来看,“初中进城”工程的效应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了。
推出划片入园政策
高青的底气是什么

  高青教育发展至今,冲破了很多桎梏。而对张鲁刚而言,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从基本均衡进入到优质均衡阶段实现的大跨度、大飞跃了。
  “今年就投资了2500多万元,对42所小学进行重新维修改造。这几年,县里还陆续投资两亿多元,建了8所公办幼儿园,提供2610个学位,极大地缓解了入公办园难、入公办园贵的问题。”张鲁刚指出,特别是去年,县里学龄前幼儿入园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为了补短板,实现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高青在筹建8所幼儿园之后,成为了全市唯一实现幼儿园划片招生的区县。
  推出划片入园政策,高青的底气是什么?
  “那就是充足的学位和优质的资源。”在张鲁刚看来,这些年来,县里连续招聘公办幼儿老师,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充足的,所以他们有底气,也有能力接纳服务区内的所有儿童入园。“群众满意度之所以高,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问题的妥善解决,密不可分。”
  让张鲁刚感到自豪的是,今年高青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县”和“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创建工作,成为全市唯一开展国家级“双创”工作的区县。在此基础上,提出“精细化管理”,要向精细化要质量,向精细化要效率。让孩子进到学校,既能学得好,也能吃得好,还能成长得好。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站在新的起点上,张鲁刚认为,当下亟需解决的,是要下大力气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
  “高青教育的好处是初中生进城了,现在面临的是小学方面的问题。”张鲁刚认为,虽然采取了包括优化教师队伍、实行轮岗、实现线上教学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但农村学生的流失还是带来了农村小学的生存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购房落户,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在持续下降。生源下降之后,按照师生比,老师超标;按照课程要求,老师不够用。
  “我们也在研究破解的措施。根据教育的优化布局调整,现在我们实际上也面临两难。”张鲁刚分析,如果撤掉这些学校,可能会带来老百姓孩子就近入学的不方便。但是不撤掉这些学校,又面临着生源锐减、办学力量投入过大导致的资源浪费。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张鲁刚指出,明年高青计划招聘不少于100名教师。这些年轻优秀、学历层次较高的老师,将分期分批充实到乡镇上补充缺口。另外,计划让县城老师到农村支教,把农村小学缺的课程补起来,让老师流动起来。
  在张鲁刚看来,这几年,高青教师交流轮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今年交流轮岗的教师就达到了440多人,其中还包括一些名师工作室等优秀教师。“这也是破解农村学生流失的重要措施。”
  早在4年前,记者在高青蹲点采访时就了解到,沿黄滩区居民的迁建问题、孩子的入学问题,一直是摆在县委县政府眼前的要事。4年过去了,沿黄滩区的孩子是否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与便利呢?
  “我们现在还有5个沿黄乡镇,前几年实施外迁安置,已经有3个乡镇1443户人家的5275人搬迁到了新的安置小区。”张鲁刚表示,为保证滩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县里也实施了滩区学校的改造提升工程,改扩建7所幼儿园,改造提升3所小学,解决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入学的问题。
  说到这里,张鲁刚还举了个例子,比如黑里寨镇的赵济明幼儿园与安置社区黄河新村仅一墙之隔,常家镇常盛社区距离常家中心小学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即便如此,学校全部配备校车,校车开到学生家门口,方便又安全,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城区将再添一所小学
化解2023年入学高峰

  作为教育局长,张鲁刚坦言,“不光压力大,责任也非常重”。
  在他看来,教育工作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社会,工作比较繁重,压力也非常大。因为领导关注,社会关注,家长更关注。“也正因为这样,在教育系统工作,更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闪失。”张鲁刚说。
  “要想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觉得要有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作风,首先得有一种决心,一种拼劲,一种毅力,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追求和挑山工精神。”张鲁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一线,把教育遇到的问题认认真真、负责任地解决掉。
  在张鲁刚心目中,教育关系到每个孩子,也关乎每一个家庭,既寄托了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孩子的梦想。他认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学校,还要有好的校长和老师。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能力。老师要有理念、有道德、有学识、有爱心。”张鲁刚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学校里健康成长,实现人生梦想。”
  张鲁刚表示,他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让孩子不出高青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个理想多久能够实现?张鲁刚认为,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5年。在“十四五”期间,高青要打造高品质教育,首先要把“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县”和“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这两项工作完成。
  “今年县委县政府又投资9000万元,启动一所城区小学的建设。这所学校大概有1350个学位,是为了化解2023年入学高峰。”张鲁刚还透露,高青计划持续招聘公办幼儿教师,3年内公办幼儿教师占比达到50%,让公办幼儿园更有吸引力,办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采访过程中,张鲁刚多次提到“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他眼里,什么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张鲁刚告诉记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既要落实‘双减’政策,把孩子的负担减下来,缓解家长焦虑。同时又要把教育质量提上去,解决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高青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
高青县田镇学区中心小学为学生开设了门球特色课。
  高青县推出“划片入园”政策,学龄前幼儿入园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