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印生生前在整理勋章。 新华社发
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10月29日在重庆永川去世,享年96岁。
1939年,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
1927年,蒋印生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过着富裕优渥的生活。抗战时期,他毅然回国参战,在滇缅公路上经历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转业到重庆后成为国家特级驾驶员,退休后为侨务工作不懈奔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时生命线”滇缅公路急缺大批司机与机修人员。1939年,南侨总会向全体华侨发出紧急通告,招募军车驾驶员,蒋印生瞒着父母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9批回到祖国。
“父亲经常教导我说‘你虽然出生在印度,但你是中国人,祖国若是不强盛,海外华侨再有钱,也会被人看不起’。”蒋印生2021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所以我决定不当亡国奴,回到祖国去!”
在险峻的滇缅公路上,最大的危险来自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遇到日机空袭,躲避不了就下车匍匐在地。”蒋印生2021年回忆说,有一次,一架日机向蒋印生驾驶的车俯冲下来,飞得最近时离车头只有20米左右,一连串子弹打在车身上。
为躲避日军轰炸,蒋印生和伙伴们经常晚上行车,而且不敢开车灯。由两个人牵一条4米长、1米宽的白布,车辆跟在白布后面行进。很快,蒋印生对密集的空袭习以为常,他多次幸运躲过了日机的轰炸,但身边的伙伴并非都如此幸运。有的驾驶员牺牲后,遗体只能匆匆埋在杂草丛生的公路边,连一块墓碑也没有。和蒋印生一同从印度出来的几名同学,就永远留在了滇缅公路上。他后来一直保存着他们的照片。
1939年到1942年,南侨机工通过滇缅公路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汽车1.5万余辆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宝贵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
抗战结束后,蒋印生决定留在祖国。他先进入国民党部队任驾驶员,后随军起义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藏公路通车后,他和战友负责将物资从成都运送至昌都、拉萨。在部队期间,他曾多次荣立一、二、三等功,还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万里行车安全奖章。转业到重庆一家运输公司后,蒋印生开了20多年客车,被评为国家特级驾驶员。
依托华侨身份,蒋印生成为当地侨务工作的开创者。1984年,他在政府支持下创建当时的重庆永川县侨联,担任第一任侨联主席。
“父亲走得很安详。”蒋印生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临终前反复说,与牺牲的战友相比,他很幸运,感谢所有关心他的人们。 综合新华社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