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小学语文对学生整个学习与成长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门专用工具学科,占小学总体教学内容比例较大,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主导性。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国家及地区陆续颁布的相关教育政策,引起群众高度关注。面对国家现行政策,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思路,直接关系到现行政策落实的效果,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充分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
2.1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在国家现行政策环境下逐步暴露,无法全方位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优秀教学方式和理念。因此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师课堂教学有关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和睦、随性的教学环境,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2教师应提升课程内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立意的科目,致力于塑造学生融入社会与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背景和生活实践有紧密联系,国家现行政策环境下,应该把日常生活化元素融进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拓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实现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3教师应提升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一个优秀的语文学科教师不但需要对所授学段语文教学目标了然于胸,更应对全学段语文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一步学习,勤读书、勤钻研、勤思考,广泛涉猎教育著作、文学著作、教学资源、人文社科类书籍等,尽量拓展眼界,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
2.4教师要加强作业设计研究
作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媒介,若想落实国家现行政策,学校须建立作业布置、批改、公示等一系列科学合理高效的规章制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征和教学目标,设计专而精的书面作业。前置性作业应偏重于自主思考阅读类、协作沟通听说类作业;反馈性作业关键在于搞好分层设计,兼顾个别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科研究力度,自主创新作业方式,融合学科资源,将科学试验、劳动体验、体育锻炼、艺术鉴赏、社会实践活动等融进作业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结束语
在国家现行政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关键课题。教师必须做到应教尽教,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此让教育返璞归真。
(山东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第二中心小学 张有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