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50余年,坚持创作新落子作品
王纪雷用传统曲艺唱响新时代
2023年03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纪雷在二十里铺街道大屯村的儒学讲堂用山东落子进行宣讲。
     记者 汪泷 
通讯员 王静 
实习生 王芷若

  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的故事……说起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落子传承人王纪雷的作品,“接地气”、“通俗易懂”都是当地群众赋予他的“关键词”。这位从艺50余年的传统曲艺人,用传统曲艺唱响了新时代,成为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最坚定的践行者。
  坚持创作新作品
与观众产生共鸣

  “共青团路往北延,它和高铁站连通,出发要把高铁坐,从市里用不了几分钟……”近日,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大屯村儒学讲堂里传来了阵阵悠扬的曲艺唱腔,吸引了村里不少人驻足观看。
  右手高高举着一副竹板,左手大拇指稳稳地挑起“咣咣镲”,剩下四指夹着一根细竹棍,两样简单的乐器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唱词在王纪雷手里奏出了和谐美妙的声音。“这是什么戏曲?还挺好听呢。”不少群众在观看时都互相询问。“山东落子,这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看过王纪雷表演的观众向大家普及山东落子的由来。
  山东落子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境内的戏曲艺术形式,表现形式与民间音乐、地方方言密切结合,乡土气息浓郁,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今年已年逾七旬的王纪雷,可以说是二十里铺街道的“明星”,每逢一些村居有文艺演出,他的节目总是掌声雷动。问及山东落子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为何如今依然能焕发光彩,王纪雷乐呵呵地说:“落子虽然古老,但咱唱的作品必须得是新的。”
  他告诉记者,最近他新创作的《退彩礼》《新风尚》等落子作品很受老百姓的喜欢,尤其是讲述反对铺张浪费的《新风尚》,刚好又与近期济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谋而合,所以无论是在二十里铺街道,还是在任城融媒中心的声远记忆直播间里,这个节目总能与观众们产生共鸣,也因此备受好评。
线上线下齐发力
理论宣讲更生动

  正因如此,王纪雷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既真实、典型,又富有教育意义。其中很多作品都紧密结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市各项民生工程取得的成果。
  “以前,市区到太白湖半个点,现在用不了十分钟,火炬路高架上看一看,比以前减少时间整七成,任城高架看一看,再不见车辆堵长龙,济安路、太白楼路,它和二环全接通,开车就用几分钟,共青团路往北延,它和高铁站连通,出发要把高铁坐,从市里用不了几分钟……”这段张口就来的落子,是王纪雷前两年创作的《大美济宁》中的台词。唱词直白朴素,律曲激越昂扬,融入了时代感、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
  2022年,二十里铺街道大屯村被列入济宁市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王纪雷更是成为了村子里儒学讲堂的常客,“这一年来,我一有新作品,都会在大屯村的儒学讲堂给村民们唱一唱。”王纪雷说,利用山东落子来宣讲党的政策、城市的发展、社会的正能量等等,不仅有利于让宣讲更易入耳、入心,而且也有利于山东落子传承下去。
  现如今,二十里铺街道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儒家讲堂、百姓大舞台等多个理论宣讲平台,邀请王纪雷参加宣讲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等宣讲活动,将宣讲阵地延伸到学校、工厂、广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此外,街道又整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把王纪雷创作的作品录制上传到网络平台,开启理论宣讲线上平台,让线下和线上观众都能轻松、直观地接受和理解宣讲内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