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放着一盆水和多部手机,学生依次上台将手机浸入水中,前几排学生的面色凝重有些不悦。5月11日,针对在网上引发热议的“手机泡水”视频,贵阳市修文县明雅学校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核查,因学校九年级某班的20余名学生违反学校规定私自携带手机进入宿舍并在深夜玩耍,影响正常作息。班主任发现后自行与家长协商,采取将手机泡水的方式进行处置。
学校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认为有“矫枉过正”之嫌,立即对涉事班主任进行严肃批评,并对泡水手机逐一登记,与家长协商赔偿事宜。学校对暴力处置手机的方式及时矫正,显示出对个人财物的基本尊重,也是对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重申。
青少年自制能力有限,面对各种炫酷的手机游戏和“永远都刷不到底”的短视频,很容易沉迷依赖,继而精力涣散,无心学习。然而,销毁手机的“撒气式”做法,看似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是一种假性解决。面对这种暴力举措,学生很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将对老师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或是索性拿一个不常用的手机“交差”,敷衍糊弄过去。学校不妨开诚布公地与学生探讨手机问题,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到上瘾的危害、合理规划对手机的使用方式和时间等。此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让他们有除了玩手机外更加多元的放松方式。 (据红星新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