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7月份这些疾病高发
2023年07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4日讯(记者 马媛媛)7月份进入伏天,天气炎热,学生放假,什么样的疾病容易在这个月份高发?该如何预防?潍坊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市民重点预防戊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乙脑、蜱传疾病,谨防高温中暑和溺水。
  潍坊市疾控专家提醒,戊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播性疾病,其主要危害是急性肝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主要是疲乏、食欲减退、厌油、黄疸等。戊肝好发于各类人群,以青壮年为主。戊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通过污染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及海产品是感染戊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疾控专家介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季多见。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患者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
  在炎热的季节,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中暑。抵御中暑最好的措施就是预防。
  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水渠、水井,甚至家里的脸盆、浴盆/浴缸、水缸都有可能成为儿童发生溺水的地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的5-10月,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7-9月。
  库蚊作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于水塘或灌溉稻田繁殖,主要在傍晚或夜间叮咬。库蚊通过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牛等家畜后再叮咬人,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使人感染。
  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我国大部分地区4-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人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或耕种时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但蜱传播的一些传染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病死风险较高。经蜱传播的疾病早期常有类似症状,发热、发冷是最常见症状,其次是瘙痒、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