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中原城市群,与多个都市圈联系更加便捷
打开发展纵深 济南全速飞奔
2024年01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23年12月8日,列车驶过济郑高铁长清黄河铁路特大桥。当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新华社发
   编者按
  小清河完成重载试航、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轨交二期建设6条线路进展顺利……2023年,济南“强省会”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4年是济南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强省会建设的关键一年。2024年,济南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走好新的“赶考路”,济南拥有怎样的“底气”?让我们拭目以待。
  “早上在济南吃把子肉,中午在郑州喝胡辣汤。”随着济郑高铁的全线开通运营,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乃至黄河流域的碰撞,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强城”时代下,都市圈已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如今,都市圈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圈与圈之间也在探索实现共赢多赢。济南都市圈应当何为?

  记者 夏侯凤超 李梦瑶

打造“大济南”
发挥“圈心”带动力

  元旦假期,在济南上大学的刘飞从长清站“打”了趟高铁回到了聊城老家。济郑高铁的全线开通,让济南聊城实现高铁通达,这意味着济南都市圈快速交通网又完成了一块重要拼图——除滨州、东营外,济南都市圈已实现高铁串联,待2026年济滨高铁建成通车、2027年津潍高铁通车后,济南都市圈将实现“城城通高铁”。
  2020年,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一体化”布局。“7城抱团发展,济南都市圈区域一体化的框架已经拉开,不同城市之间借力赋能、协同发展的步伐稳步推进,并且一些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学军认为。
  都市圈强,需要强“圈心”。纵观国内国外成熟发达的城市群、都市圈,无不是有一个经济发达、辐射引领力强的核心城市在带动。近日公布的《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一圈两带五区”的概念,其中“一圈”就是济南都市圈。
  “大济南”也随着“强省会”等战略的密集布局,展现出“圈心”的作用。“从国家区域整体的规划和济南的区位优势来看,济南居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责无旁贷是‘圈心’。”吴学军认为。
  “圈心”的实力决定都市圈的高度,周边地区发展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吴学军看来,“以济南的城市能级和区域辐射能力,完全可以肩负起引领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使命担当。”
济郑“牵手”
打开中原腹地大门

  济郑高铁是济南打开通往中原腹地一扇新大门的“金钥匙”。济南通过郑州可以便捷抵达西安、太原,并且进一步可以通过郑渝高铁等线路,南下沿长江直达西南地区,融入成渝都市圈、中原城市群。
  此外,济南通过郑州连接西安、兰州、西宁等沿黄城市,连接起“一带一路”的大通道,将“一带一路”向东延长形成“一字型”黄河经济带。加快沿黄9市要素集聚水平,济南作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将成为拉动沿黄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靠海、不沿边,作为内陆城市的济南,不仅想“牵手”各大都市圈,发展的征途还要走向星辰大海。
  2023年12月10日,千吨级桅杆式起重机部件成功运抵海南东方市八所港,从济南出发的“宝瀛6”号多用途船顺利完成小清河航运的首次“河海直达”运输任务。
  向南,通过小清河与京杭运河相连,串联起都市圈内的德州、聊城,内河航运可以直接进入国家航道网,通过水路直达长江、赣江、湘江,真正把山东内河水路运输全面激活。向东,小清河成为贯穿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的一条内河水运大通道,与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相连,东出渤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
  “从一般规律看,都市圈是形成城市群的重要基础。”吴学军表示,置于北方大城市群规划视角来看,济南都市圈链接起郑州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实现三圈相融。届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便利,或将重塑北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实现更大层面的共赢。
  济南都市圈的未来,将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承环渤海经济圈、西通中原经济区,具有承东启西、衔南接北的特点。济南都市圈将全面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
“出海”向外借力
拓展朋友圈

  “济南都市圈要脱颖而出,应当放宽眼界,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认为,连通四海的“大交通”网的构建,让济南有底气成为一座外联内畅的开放之城。
  2023年12月28日,济南董家铁路国际货运中心,一列满载着空调、干衣机等家电的火车驶向俄罗斯,标志着济南2023年开行中欧班列突破1000列大关,济南也成为山东首个中欧班列开行破千列的城市。
  中欧班列开行6个年头,通达20多个国家的47个城市,一列列班列让越来越多的“济南造”走出国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只是济南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大交通的构建就会失去价值,都市圈建设就等于无源之水。”吴学军认为,虽然当前济南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站上了发展新高度,但仍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海”向外借力是关键一步。
  对此,济南也深谙这一点,迫切搭建“走出去”“请进来”平台。
  聚焦当前济南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2023年,济南组织了儒商大会、中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等推介活动;引进世界500强、中国制造500强项目53个。
  2023年7月,济南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了“济南-德国智能制造产业高端交流会”,此次出访成功签订合作意向9个,其中8个为对德合作项目。“德国一直是济南的老朋友。”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洪伟表示,2023年,济南不仅访问了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老友,还在非洲结交了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新友,国际“朋友圈”扩展到欧亚非三大洲。
有“标兵”还有“强兵”
全力追赶才有出路

  2023年,沈阳、杭州、郑州、广州、深圳先后宣布晋级国家级都市圈。至此,国家级都市圈数量已快速增长至12个。济南发展都市圈形势时不我待,可谓前有“标兵”、周围有“强兵”。
  《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对济南都市圈有了明确的要求,从被频频纳入国家和省的重要规划中看,山东和济南对于打造“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势在必行,也任重道远。
  在董彦岭看来,进一步做强“圈心”是“牛鼻子”,借助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济南借力交通网、协同沿黄,进一步引导高能级服务和高端要素加快聚集,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区、我国北方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都市圈发展,济南不能唱独角戏,只有产业联动、区域协同发展才能驶入“快车道”。都市圈内的城市要明确定位,有的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有的以文化旅游、科研创新为主,有的则要突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最终,都市圈内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完善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健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
  事实证明,在各类资源的加持下,才能跑出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度”,圈与圈之间,也能探索出更多共赢多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