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与汉字有关的节气
谷雨时节说“谷”道“穀”
2024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白水县仓颉墓围墙西门对联。
  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第二届海外影像节发布的数字虚拟形象“仓宝”。
  无锡太湖水浒电影城内的“阳谷县衙”牌匾繁简混用,书写不规范。
     昨日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雨生百谷”之意。此时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对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春生等都能起到催促作用。
  谷雨名字极富诗情画意,象征着雨水的丰沛和春季播种的希望以及未来丰收的期待。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还是一个与汉字有关的节气。在谷雨到来之际,我们就来说说与谷雨有关的话题,特别是与“谷”有关的汉字知识。

  □吴永亮

谷雨与仓颉
  谷雨,与仓颉有关。我们知道,每年4月两个节气,前者为清明,后者为谷雨。清明与谷雨结合就是雨纷纷,自然就是草青、水清,人们触景滋生怀念、相思先人之情。于是,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这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现在清明属于全民的祭祀之日(国家法定节假日),不仅祭黄帝,还祭祀英烈,更多是祭祀已故的先辈。
  想当初,仓颉作为黄帝史官受命去造字。等字终于造将出来后,黄帝赐其为“倉頡”。倉,“君上一人”,即仓颉在黄帝之上,表现黄帝谦虚礼让之贤德;倉,又指“人下一君”,指其为黄帝之下明君也。仓颉推辞不成,只好在“倉”加了草字头写作“蒼”,所以你看到古籍上、碑刻上所写的“蒼頡”,那也是指仓颉。“苍”也暗藏着仰观苍穹、探索宇宙之意。颉,篆文从頁(头)从吉(表挺立、吉祥、吉利,兼表声),本义为颈项挺直。这里提请大家注意,颉,除了读jié外,还读xié,意为鸟往上飞。颉颃(xiéháng),指鸟上下飞,也指不相上下,表抗衡。
  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某年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上苍当天就下了一场谷子雨。这就应了仓颉造字“天雨黍,鬼夜哭”传说。汉字问世,惊天动地。上仓为此褒奖,下了一场“黍”雨即谷雨;鬼本来是靠人们愚昧无知混口饭吃,如今,有了汉字就有了文化与教化,人们智力从而得到开发,才不信鬼话那一套呢。时间一长,鬼就会失去饭碗,于是躲在黑暗角落中痛哭不已。
  仓颉出生地、墓地、庙全国不下二十处,其中山东寿光有仓颉故里、东阿县有仓颉墓。这里不得不提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仓颉墓与庙。听听史官镇这名字就与仓颉作为黄帝史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凡到过白水县仓颉墓的人,都为仓颉墓的精致围墙,感人楹联所吸引。这个围墙建于1939年,多亏朱庆澜将军倡导并出资修建。朱庆澜(1874-1941),出生于山东历城,1925年脱离政坛后,全力从事社会慈善和救济事业。他慷慨捐出800多大洋,修建仓颉墓围墙,还亲自撰写对联两副,分别雕刻于墓墙的东西两门。其东门对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讲的是仓颉创造文字终至结绳记事的历史和伟大功绩。西门对联是“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黄帝陵古称“桥陵”,因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得名。西门对联寓意:一是仓颉的功劳感动了天帝,下了一场谷子雨,以酬奖仓颉的功绩;二是仓颉墓与黄帝陵的关系,说仓颉墓是黄帝陵的陪陵,这符合我国古代安葬仪式,臣陪君,君臣相伴。
  朱庆澜将军还题了两个横批,东门是“通德”,西门是“类情”。强调仓颉墓的安排是通天地之德,类万物之情。
  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联合国中文日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这一倡议旨在纪念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联合国六种官方语文平等使用。其中,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当地时间2022年4月19日,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暨总台第二届海外影像节数字虚拟形象“仓宝”正式发布。“仓宝”以龟为原型,名字来源于仓颉的“仓”字。“仓宝”身背甲骨文小书包,头戴中国传统斗笠,脚穿仓颉同款草鞋,随身携带一支神笔,代表着后世向源远流长的中国汉字的致敬。
谷雨与穀雨
  二十四节气,大家都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中五个节气六个字对应有繁体字:一是惊蛰(驚蟄),二是谷(穀)雨,三是小满(滿),四是芒种(種),五是处(處)暑。
  这里专门就“谷”与“穀”讲一讲。
  新中国汉字简化的类型很多,其中有一种形式是笔画繁多的字与同音且笔画较少字进行合并,如“鬆”与“松”、“後”与“后”、“裏”与“里”、“穀”与“谷”。在繁体字语境下,松树的“松”不能写作“鬆”,皇后的“后”不得写作“後”,故里的“里”不要写作“裏”,山谷的“谷”更不写作“穀”。
  笔者以为汉字繁简关系转化时,最难的是繁体字一部分与同音且笔画较少字进行合并,同时繁体字还作为正体字予以保留。该类代表就是“穀”与“谷”。
  穀,本义为谷物,是粮食作物的总称。后引申指赡养,俸禄,善,良好等义。
  谷,上似水流,下为山涧泉口,会泉水涌出之意。后引申出山谷等义。谷为部首,其部落常用汉字有:俗、峪、浴、欲、裕、豁。其中“浴”,本义指洗后背。人的后背与“谷”字相似,这也可能是古人造“浴”的由头吧。
  在汉字简化时,穀与谷合二为一,但是“穀”在善、好、俸禄、姓等义项时作为正体字保留,不得简化。
  穀旦,指吉利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古时候,碑文常以“穀旦”结束。笔者走访多地,大都写作“榖旦”“糓旦”“榖旦”等,就连漯河许慎墓前“汉孝廉许公之墓”碑上写的也是“榖旦”。好在笔者去年九月在上海龙华寺大雄宝殿重修碑上看到“穀旦”,令人欣慰。
  穀、穀梁都是姓,谷也是姓,穀姓与谷姓本为两姓,不能合并。穀梁是复姓,不得写作谷梁,更不能想当然地以为“穀”是粮食作物写作穀粱或谷粱。
  不穀,即不善,通俗点讲就是不吃好粮食。一般是君主的自谦,与“寡人”同性质。
  按理讲,“不穀”不得写作“不谷”,但是“不谷”一词还有生存空间的。
  清朝,年羹尧受雍正皇帝知遇,以平定青海立下盖世奇功,一时好不威风。他曾下达了一条奇葩军令:“淅米不去谷者,杀无赦;匿勿告者,罪亦如之。”淅米就是淘米。这条军令是:对那些淘米时没有把带壳的谷粒拣出来的人,格杀勿论;知情不报的,与之同罪。年羹尧于是赚了个诨名——“不谷将军”。
  因年羹尧不是君主,“不谷将军”是不能写“不穀将军”的,即使写,也要在“不穀”上加个双引号。
穀与榖一撇之差
  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下,“穀”有一个孪生弟弟“榖”,稍不注意就会“禾木”换地。
  “穀”与“榖”,前者左下为禾,后者左下为木。“榖”读gǔ,树名,也叫构树、楮树,沟沟坎坎,给点土壤就扎根,不需要人们去栽培,更不需要管理,其叶可以作为桑叶的补充。楮皮纸有时成为纸的代名词。2008年6月7日,楮皮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威海荣成有东楮岛风景区,那里海草房为网红打卡地,其地名源于此地楮树遍植。
  榖树为不成材之树,“不榖”,字面意思是鄙人不才,但与“不穀”相差甚远。
带“谷”的地名
  全国县级以上带“谷”地名有八处,分别为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和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咱们就重点说一下我省的阳谷。
  查阳谷县官方网站可知:阳谷是黄河下游开化较早的地域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境内即有氏族部落聚居。春秋战国时为齐地,秦属东郡,汉置东阿县(城址在今阿城镇西北3公里处)。公元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析东阿设置阳谷县,“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见《元和郡县图志卷十》)。阳谷亭即古阳谷亭,春秋时属齐国,故址在今平阴县南端,因在谷山(汉代称谷城山,今称黄山,在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之阳而得名。
  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从南往北照射,因而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济阳肯定是位于济水之北、蒙阴自然就在蒙山之北。不用说,阳谷地处谷山之南。
  据明代《阳谷县志》序载:谷国大约始封于夏代。谷国旧址谷城为今平阴县东阿镇,在鱼山东南七里。谷城东北部有谷(穀)山或者谷(穀)城山。
  有专家研究得出,谷国贵族早早南迁到湖北,另建谷国,最终于周桓公七年(前705)被楚国吞并,湖北谷城县源自谷国。
  从历史传承资料中,加之民国县志书名来看,阳谷的“谷”对应有繁体字“穀”。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阳谷县第一中学校属于规范。
  但是阳谷水厂大门前书写着“陽谷水廠”、无锡太湖边水浒电影城仿制的阳谷县衙牌匾为“陽谷縣衙”、1989年11月阳谷县史志办编写的《陽谷县志》都没有将“谷”繁写,令人不解。即使把“谷”繁体书写,也是错误百出,如《中國方志叢書》、199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陽穀縣誌》的“穀”都写作“榖”(比正确的“穀”少写一横)。提请阳谷有关方面要统一规范“陽穀”书写,尤其是流传千秋万代的阳谷县志,万万不可因此给阳谷形象减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