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动合理膳食,不做“小胖墩”
2024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赵金山 济南报道

  超重肥胖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1.1%,肥胖率为7.9%。《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指出:到2035年,全球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2人将面临超重/肥胖问题。
  超重肥胖也是营养不良。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营养大会上,对营养不良进行了重新定义。将超重肥胖也列为营养不良,这是因为超重肥胖人群由于膳食结构失衡,普遍存在能量过剩、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状况。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此外,由于体重过重,更容易受成年后骨关节疾病、脂肪肝、痛风、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的困扰。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超重、肥胖还是正常呢?最常用的就是BMI判定法。
  计算方法如下:BMI=体重(单位:千克)÷身高的平方(单位:米2)BMI为18.5~23.9属于正常体重;BMI为24.0~27.9属于超重;而BMI≥28.0则表明肥胖。
  对6—18岁儿童青少年,使用体质指数(BMI)判定:参考中国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界值点判断。
  如何维持正常体重?专家支招:
  1)在家里准备一台体重秤,养成定期称重的习惯。
  2)合理膳食,增加全谷物消费,减少精白米面摄入;在保证充足蔬菜摄入的前提下,增加深色蔬菜;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豆类及其制品;增加新鲜水果;改变较为单一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结构;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水产品类、低脂或脱脂奶类及其制品。
  3)食不过量,定时定量进餐,分餐制,每顿少吃一两口。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购买预包装食品时看营养标签,少选择高脂肪、高糖、高能量食品;减少在外就餐。
  4)养成坚持运动好习惯。
  6—17岁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活动,其中,坚持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活动;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儿童静坐时间每天应不超过2小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