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老师
2024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制作模型。
  杨老师正在用焊接技术修理孩子们的凳子,学校里的桌椅等坏了他几乎都会修。
  杨老师正在操作数控机床。
  杨老师正带着学生们研究刚制作好的“未来小车”,准备参加科技比赛。
  经常做电焊、木工、维修等手工活,杨强老师的手偶尔也会受伤。
  ◤杨老师正在上英语课,他幽默而又严谨的讲课风格很受学生们欢迎。
     图/文/视频 王媛 济南报道

  一手拿面罩,一手握电焊枪,瞬间青烟缭绕焊花四溅。不一会儿,一把坏了的凳子就修好了。摘下面罩,杨强又拿起气枪,准备制作一个木架。这熟练的电焊手艺,再加上满屋子的机床机械设备、木工工具,会让人觉得这是个车间,其实,这是济南市育贤中学的“少年科学院”,杨强就是这里的科技辅导员。
  今年46岁的杨强自200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济南市育贤中学担任英语老师。任教22年来,他教着英语,当着班主任,做着级部组长,还担任着全校的科技辅导员。大学时期的杨强,就对“三模一电”——航模、海模、车模和无线电非常感兴趣,通过对“三模一电”的学习摸索,杨强也喜欢上了创造发明。2005年,他开始担任育贤中学的科技辅导员,开设了无线电侧向、创思课、木工创客三大课程,带着学生们获得了500多项专利。
  位于教学楼B座5楼的“少年科学院”,面积约1300平方米,里面有孩子们喜欢的航模室、木工室、车模室、模型制作室等。杨强带着同学们在这里发明创造,在科技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在这里,一大批小创作家、小发明家、小科技能手脱颖而出。
  从2005年到2024年,育贤中学的创思课程愈发成熟,也慢慢地结出很多果实。在每年的山东省创新大赛中,学校都有作品入围并获奖。杨强算了一下,这些年,学校获得过“三模一电”全国锦标赛冠军17个,省级团体冠军75个,学生个人获奖3200余项。2018年,以杨强名字命名的“杨强工作室”挂牌,成为市中区十大科技工作室。
  杨强老师每天都很忙,除了英语课之外,他的课还有无线电社团、车模社团、无人机社团、鲁班锁社团训练。周末,他同样会陪着学生泡在科技教室里,另外,他还兼任着一些高校的校外辅导员。“孩子们都喜欢上我的课,他们也很喜欢待在训练室里,自己凭着想象力做点小东西,有时候晚上八九点钟还不回家。每周末也都会来。”杨强笑着说。
  除了这些课程,学校各个办公室的门牌,教师的教具,杨强都亲自动手去做。学生的桌椅坏了,他都拿来修好。甚至老师学生们的眼镜、收音机、小电扇等等,都能在他的手中“重获新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