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野寻找一群老虎
2024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万小川

  《猛虎下山》是李修文暌违多年的长篇新作。小说一改《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的爱情叙事,将视线转向底层下岗工人。正如他在小说的首发分享会上所说:“它的出发点,就是想写出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由具体的人,延展到时代症候,这是这部小说的野心。
  读到《猛虎下山》这个题目时,我们或许会想到百兽之王的威风之姿。然而,翻开第一章,迎面而来的是迷路、饥饿,以及被独狼追逼的狼狈景象。继续深入文本,一个处处碰壁的弱者形象映入眼帘。
  相较于下山的真老虎,下岗才是令小说主人公刘丰收更为畏惧的“猛虎”。在下岗潮汹涌来袭之时,他既要担忧生计问题,又要面对妻子的责难、儿子的忽视和同事的鄙夷。他为了不下岗而加入打虎队,误打误撞成了队长,体验到权力的滋味。他可以肆意使唤队员,刁难那个在过去处处胜过自己的张红旗。然而,他很快发现山中已无老虎。为了维持打虎队的存在,众人继续在山中寻找。事情终于败露,队伍解散,权力化为泡影,生计也成问题。心绪如麻的刘丰收独自上山,在酒精和中药的双重作用下,他披着虎皮布置陷阱,假戏真做,最终变成了自己所追逐的老虎。小说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弱者渴望权力,最终被异化成“非人”的故事。
  如果将人物命运的节点标示出来,我们能得到一条跌宕的波浪线。刘丰收时而灰头土脸,时而得意洋洋,大起大落,扣人心弦,使小说显露出通俗传奇的气质。有一条线索潜藏于主线情节之下——刘丰收逐渐膨胀的权力欲望。与曲折的主线不同的是,这条线索是不断向上的,但又与前者交织缠绕。起初,刘丰收并不渴望权力,这种欲望的重要诱因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妻子林小莉时常将他与脱硫车间的副组长张红旗作比较,甚至对张怀有爱慕之情;他的儿子则瞧不起他。当虎患兴起、厂长宣布打虎就能不下岗时,也是林小莉怂恿他铤而走险,上山打虎。
  在此时,“老虎”这一意象有三层内涵:真实的老虎、厂长、下岗,对应生物链中的权力、炼钢厂中的权力,以及决定底层命运的权力。三者构成一座权力金字塔。刘丰收对“老虎”的情感是单一的——畏惧。他既害怕老虎吃掉自己,又畏惧厂长,也担心下岗后无法谋生。起初,他也不愿意加入打虎队,是林小莉的一席话让他彻底屈服:“你要是下了岗,咱们这一家人,命就全丢了。”与直面老虎和厂长相比,下岗所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沉重的塔尖压在刘丰收的肩膀上,使他克服了对老虎和厂长的畏惧。
  接下来,他阴差阳错成了队长,权力心由此萌芽。他开始享受被众人献媚的快感,在厂区横行霸道。当杜向东挑战他的权威时,他果断拉拢同党、排除异己,俨然权力场的老手。在这一阶段,“老虎”一方面是队员们不必下岗的免死金牌,另一方面成了刘丰收巩固领导权力的工具。正因为前者,刘丰收才能笼络人心。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者是杜向东。在对付杜向东时,他的师弟马忠初步显露出残忍的性格:把杜向东引进密林,捅下马蜂窝将他蜇得半死。这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使刘丰收意识到,维护权力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在对付第二个挑战者张红旗时,他动用了更为残忍的手段:开除、殴打、囚禁。权力腐蚀着他的人性,老虎慢慢踱进他的内心。
  尽管队员们对于山中无老虎的事实都心知肚明,但他们为了守住“免死金牌”,一言不发地将这场戏演下去。当事实成为真正的事实时,“老虎”的位置空缺出来,下岗再次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原本作为队长的刘丰收被剥夺了权力,从颐指气使到挣扎谋生,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他不再安于平常生活,对于权力(具象化为老虎),他疯狂地渴望、追求,而那种结构性的恐惧也奇迹般地消失了。对于另一些人(譬如马忠)而言,机遇从天而降:谁抓住老虎,谁就能免于下岗,甚至获得车间主任级别的荣誉。马忠再次显露出他的野心。从此,师兄弟分道扬镳,权力对于人际关系和人类情感的威胁可见一斑。
  小说设置了一个荒诞的尾声:刘丰收变成一头真正的老虎,遭到全厂人的围剿(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最后在群虎的帮助下返回山林。这使人想到卡夫卡的著作《变形记》,但二者有所不同。在《猛虎下山》中,变形是异化的象征性表达。刘丰收的权力欲望不断膨胀,并在权力被剥夺后达到顶峰。起初,他拒绝食用生肉,在潜意识里对于变形是抗拒的。当他目睹妻子和儿子遭受暴行时,他决定“破戒”,大啖生肉,以老虎之姿保卫家人。李修文使用了“劫法场”这个古典文学的词汇,有意识地将传统小说的桥段融入现代主义的情节中,使通俗和先锋的元素相融相生。
  当变成老虎的刘丰收偶遇厂长时,他胆怯了。厂长看穿他的心思,将红色安全帽分发给工人们,“百顶红色安全帽”涌动过来,将刘丰收团团围住。这是权力对他的步步紧逼。后来是虎群将他解救,将红色安全帽们吓回厂区。在最后一章,李修文留下意味深长的祈愿:“就像我,此一去,哪怕还是找不到老虎们,不要紧,今天找不到,明天我再接着找,今年找不到,明年我再接着找。”“老虎”不再是将人逼入绝境的权力,而是一种源自民间的力量。正如李修文所说,这种力量是隐性的,需要被发掘、寻找,但终究存在,并充满希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