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影视热潮
2024年07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国产科幻影视作品,正在获得空前的关注度和高评价。从《在劫难逃》《开端》《天才基本法》等软科幻题材剧初露头角,到《流浪地球》《三体》打开硬核科幻创作的大门,再到《球状闪电》《三体之黑暗森林》《群星》《时间深渊》等大批待播剧的跃跃欲试,国产科幻影视作品的发展态势令人欣喜。
  刘宗智 济南报道     

一批科幻剧待播
  科幻,是人类用艺术作品形式呈现对科学技术期待所做的幻想,科幻片则是基于科幻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或是在故事情节中融入科幻元素的影片。《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科幻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在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等多领域实现全方位发展,其中科幻影视行业展现强势劲头。得益于《开端》《三体》等爆款的撬动,国产科幻影视作品正式升级为一条新赛道,开发骤然提速,各大视频平台争相下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待播的科幻剧达10部以上,包括《滤镜》《梦之海》《球状闪电》《黄金的魔力》《三体之黑暗森林》《三体:大史》《群星》《我们生活在南京》《泰坦无人声》《间客》。
  其中,观众们最为期待的当数刘慈欣的影视改编作品。不久前,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上,《三体》电视剧视觉导演陆贝珂透露,剧版《三体》的第二部《三体之黑暗森林》的剧本已完成80%,概念设计、美术、技术测试等也都在跟进制作中。同第一部一样,《三体之黑暗森林》在剧本创作上仍是“照着原著拍”。除了《三体之黑暗森林》,根据刘慈欣《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首部衍生剧集《三体:大史》已备案,该剧由杨磊执导,于和伟主演,共12集。剧集主要讲述了“古筝行动”后,身患白血病的刑警史强与科学家汪淼因为纳米材料失窃案件再次联手,两人坚持对真理与真相的追求,破开重重迷雾,解决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危机。
  继《三体》之后,刘慈欣的另一作品《球状闪电》也将闪耀荧屏。熟悉刘慈欣作品的观众曾表示:“如果没有《球状闪电》,就不会有后来的《三体》。”这也令科幻迷对这部“前作”的影视化改编异常期待。该剧集由戴墨执导,童瑶、王安宇、杨立新领衔主演,此外还有周一围、杨玏、冯文娟、王阳等演员加盟。剧集讲述了少年陈光14岁生日的雷雨之夜发现一颗诡异的球状闪电后,他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他努力去解开这个让他变成孤儿的谜团。
  科幻网剧《梦之海》同样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短篇小说。在去年的中国科幻大会上,刘慈欣曾称《梦之海》是自己“最为期待的改编作品”。剧集《梦之海》讲述了一个颇为梦幻的故事:外星文明到访地球,把包括海洋在内的所有地表水冻成了一圈围绕地球的冰环。失去海洋后,人类陷入绝望。以拾荒猎人江星北(黄景瑜饰)为代表的废土探索小队,和以航天员江星瑶(王紫璇饰)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力量,姐弟“天地互联”,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冒险。
以《三体》为锚点
  通过以上待播片单不难看出,《三体》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性事件,也是中国科幻影视的关键节点和里程碑。以时间线为轴,2015年、2019年、2023年意味着三个重要的坐标。
  2015年8月24日,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成功走向世界,并得到了国际认可。2019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以末日的时空作为叙事框架,通过高质量的视觉特效打造宏大的太空场景,以40多亿元的票房成绩体现出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建构出富于东方文化的科幻电影类型文体,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2023年1月15日,在遵从原著总体思路基础上,创作团队捕捉到了《三体》小说克制而又充满情感张力的气质,并在影视化呈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人物关系、补齐故事线索,在实景拍摄和特效运用中还原“名场面”,同名电视剧一经播出,便迅速获得广泛好评和热烈反响。
  《流浪地球》《三体》的爆火“出圈”,令不少观众一提到国产科幻影视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刘慈欣。其实,在刘慈欣及其作品之外,也存在着关于科幻改编的各种尝试。如果说《流浪地球》《三体》等作品推开了以“底层逻辑严谨、科学依据精准”为特点的“硬科幻”大门,那么《独行月球》《疯狂的外星人》《宇宙探索编辑部》等“科幻+喜剧”“科幻+爱情”“科幻+悬疑”“科幻+动作”的多元素“软科幻”作品,则为国产科幻影视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虽然《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但电影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是全盘再创作。宁浩在保留小说探讨的核心议题,即高级文明与低级文明之间是否存在权力的碾压关系之外,大胆地进行了类型电影的杂糅,将黑色喜剧与科幻叙事融合,以市井文化的黑色幽默视角重构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科幻内核。
  2022年的电影《独行月球》,同样也是一个“科幻+喜剧”杂糅的类型文体叙事的成功案例。影片讲述了月盾基地的维修工程师独孤月,阴差阳错地被遗忘在月球上,最后为拯救地球而选择牺牲自己的故事。小人物独孤月不靠谱的性格与拯救地球这一伟大使命之间的错位,身为“弱小”的人类与性格暴躁且“强大”的金刚鼠之间的错位,独孤月在月盾基地忘我狂欢与地球直播之间的信息错位等喜剧设置,很好地表达了影片想象中人类与宇宙之间的错位关系。
  2023年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虽然是科幻喜剧片,但并非《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那样有着绚丽特效镜头的大制作,片名虽为“宇宙探索”,搭建的却是20世纪90年代“往日世界”的语境,影片抓住了世界的非理性一面,融合了意识流小说的诗意叙事与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碎片化镜头语言,并结合伪纪录片的拍摄形式,将科幻片、喜剧片、公路片等多种类型电影的形式与风格进行多元组合,极大丰富了科幻电影的审美表达空间。该片讲述了一个中年人执着于寻人的故事,导演孙大山在谈及电影创作时表示,“这个电影不能算作科幻电影,这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状态,更像一种‘民间科幻’。我并没有界定任何类型,也不希望有任何包袱把自己困住”。
科幻元素并非“万能药”
  科幻影视的繁荣离不开文本的支撑。近年来,以《三体》《北京折叠》《时空画师》等为代表的科幻文学崭露头角,激励更多科幻作家持续书写佳作。与此同时,影视改编作品的成功也反哺着科幻文学创作,两者形成了互惠共生的良性循环。
  基于专业团队的创制、宣发及IP运营等各环节助力,国产科幻影视作品现阶段在创作内容、资金投入、后期制作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主题更加多元,制作质量逐渐提高,数量稳步提升,口碑稳中求进,影响力不断提高,观众接受度也更上一层楼。但这其中也存在许多挑战与困难,科幻IP主题与类型较为单一,单片突围缺少品牌,甚至盲目跟风;口碑忽高忽低,难以突破瓶颈,缺乏广泛受众基础;工业水准不够,粗制滥造改编频频出现;规模化发展不足,产业重点不突出,陷入烧钱热潮。
  在创意来源方面,除了少数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外,大部分国产科幻IP影视作品创作长期受到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科幻电影的影响,依靠外国科幻IP的翻拍、模仿或改编,缺乏自主研发。创意局限直接导致优质科幻影视作品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质科幻文本数量有限,《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科幻小说中有近70%的销量来自《三体》系列;二是缺少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原创IP;三是科幻作家群体相对稀缺,真正出圈的中国科幻作家只有刘慈欣,国产科幻电影的IP改编来源也高度集中在刘慈欣的作品上。
  而且,科幻影视行业起步较晚,缺乏创作积淀和经验积累,针对现有科幻作品的改编能力不足,也缺少为文本创作和影视表达提供创意的核心创作班底,导致创作过程中对故事结构、人物情感等方面的探讨和打磨不够细致。许多科幻影视作品的改编无法有效把握关键点和原著精髓,导致情节拖沓、台词空洞、丧失原著风格、特技效果和融合感不强等问题,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入。同时还有些科幻影视作品过分强调商业化、娱乐化倾向,容易忽视故事内核和情感把控,削弱作品内在深度。例如《上海堡垒》一味追求震撼的视听语言与奇观宏伟的场面,不仅忽略电影叙事的完整性,还让叙事角色与文本形象脱离,未能真正还原原著精神和想象空间,此外还将“流量”“明星效应”放在过高位置,最终未能在票房上取得满意结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