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10月27日正式启动。从27日到30日4天的时间里,将有162个药品参加现场谈判和竞价。按照今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预计将于11月份公布调整结果,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这是第7次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是于今年7月1日正式启动的。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第7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结果确认,共有162个通用名药品确认参加谈判、竞价。
近期,国家医保局组织医保管理、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分别重点从职工、居民医保基金影响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对拟谈判、竞价药品开展测算。其间,组织专家代表与涉及的所有企业一对一沟通,交流测算思路和重点,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测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在坚持“保基本”的前提下,通过及时将创新药以合理价格纳入目录,并支持加快临床应用等方式,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2023年通过谈判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105个药品,前三季度惠及797.8万人次,9月份药品销售额是1月份的7倍。
最新数据显示,6年来,谈判新增的446个药品,协议期内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3400亿元,惠及8亿人次,带动相关药品销售总额近5000亿元。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公立医院采购的药品中,目录内药品采购金额占比已超90%。
今年谈判有何特点?
动态调整、支持创新、减轻负担
据公开报道,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是于10月27日上午8:30在北京启动的。今年和此前一样也是由全国各地遴选的25名医保部门的谈判专家,分成5个小组,进行医保支付价格的磋商,正式拉开了医保现场谈判和竞价的序幕。
据悉,今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有三个特点,一是动态调整,二是支持创新,三是减轻负担。
动态调整方面,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7年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调整,保持了“一年一调”的状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新药好药新增纳入医保目录。过去6年,已经累计新调入药品744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的数量增加到现在的3088种。
新技术路线方面,及时将新获批上市药品纳入谈判,也能实现药品保障范围与临床用药需求更高程度匹配。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医保局成立以来,通过这种谈判纳入的药品已经惠及参保患者8亿人次,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等多重因素,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了80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就超过了3400亿元。
“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不是目录调整的终点而是起点,最终目标是让参保人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哪些药品有望纳入目录?
包括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等
按照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目录外5类药品可以申报参加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包括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等。
实际上,今年的申报条件也进行了小幅调整,按规则对药品获批和修改适应症的时间要求进行了顺延,2019年1月1日以后获批上市或修改适应症的药品可以提出申报。这意味着,更多新药将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经过此前的6轮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新增纳入744个药品,包括通过谈判新增的446个药品,其中大部分为近年来新上市、临床价值高的药品,覆盖目录31个治疗领域。
目前,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方式为企业申报制,申报范围主要聚焦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此影响下,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当年新增品种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32%提高至2023年的97.6%。以2023年为例,共有57个品种实现“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
经过多次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经累计调出395个疗效不确切、易滥用、临床被淘汰或者即将退市的药品。今年的工作方案对调出品种范围进行明确,将近3年未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的常规目录药品,以及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列为重点考虑的情形,以帮助强化供应保障管理。
“吐故纳新”,更多新药、好药将进入医保药品目录。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一轮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正切实帮助参保人用上更多好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
据新华社、央视、新京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