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英
侄子今年上大学后,哥哥一家商定,每月给孩子2000元生活费。后来一打听,侄子所在的城市消费并不高,别人家孩子生活费每月1500元就够了。侄子平时贪玩,哥嫂担心钱给多了,孩子在外学坏,便把孩子的生活费从每月2000元降到了1500元。
侄子从小娇生惯养,脚上平时穿的都是上千元的鞋子,衣服也要买名牌。哥嫂俩的工资并不高,但对孩子的需求总是要啥给啥。可侄子并不知足,更不懂得感恩,这一次更是气得一连好多天不给家里打电话,就像是父母每月欠了他500元似的。为此,侄子还赌气说,今年春节放假不回家。
哥嫂一筹莫展,问我,这可怎么办?是不是再给他补上这500元?总是这么僵持着,也不是办法。
看样子,对孩子一味地给予,过分溺爱,肯定不是好事。
早些年,在我们小区我家是买车比较早的。我有个闺蜜,是个生意人,她那时还没有买车。如果我假日有空,她生意需要外出,就会请我开车接送她。刚开始,她很感恩,每次我接送她,事后她也会请我吃饭,表示感谢,弄得我很过意不去,我们的感情也随之加深。
后来,闺蜜说手头紧,我就借了10万元帮她渡难关。但钱借出去始终有去无回,我儿子上大学那年,我终于忍不住再次问她可否把钱还我。结果,闺蜜拖了又拖,直到开学前几天,她终于还了我2万元。她还特地向我解释说,学费1万多元就够了,孩子可不能惯着,不能一次给他那么多钱。至于剩下的欠款,生意一好转,她就还,绝不会少我一分钱。
那时,我家正要买房,钱不够,只能贷款,当时老公为此气得几天不和我说话。再后来,我这个闺蜜生意被骗,还欠了银行贷款。现在的她是债多不愁,仍是吃喝玩乐不还钱。老公甚至不顾我的阻拦,要找律师和她打官司。几番周折下来,我和闺蜜的感情,就像绳索被打了一个死结,越拧越紧,再也没法回到当初。相互间不仅少了往来,而且还积下了一肚子怨气。
生活中,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别人希望我们给予帮助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受赠者会心怀感恩。但这种帮助如果过重,却可能演化成常说的“升米恩,斗米仇”了。
“升米恩,斗米仇”,这是人性使然。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才能懂得生活。因此在生活中,当别人需要我们给予时,我们切记不可给予过多。无论是对孩子,还是身边的朋友,道理都一样。就像我那索取惯了的侄子,还有不还钱的闺蜜,如果你的给予过多,反而会演变成为彼此间的伤害。
(本文作者现供职于安徽省某市卫生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