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述见证八年抗癌路上的浓浓医患情
202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连宁燕 威海报道

  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住院楼上演了温情一幕,为这个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时节增添了一抹暖意。一面承载着病患和家属满满的感激之情,写有“医者仁心解疾苦 服务周到胜家人”的锦旗,被亲手交到了肿瘤医学中心肿瘤三科副主任杨洪波和柯振宇医生手中,彰显着医患之间浓浓医患情,这不仅是对两位医者精湛专业能力和优质诊疗服务的赞扬,也浓缩着一段用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好雷锋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争做积极奉献先锋模范的动人故事。
  2017年5月,陈先生的爱人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肾部异常,经过威海市立医院进行一系列完善检查后她进行了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彼时年仅四十岁的她怎么也不敢相信,“为什么会是我呢?我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在震惊中,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年纪轻轻就会突然被判“死刑”,甚至奔赴北京检查咨询,期待得到不同的结果。
  就这样陈先生和爱人开启了八年的抗癌之路,也开始了和威海市立医院的缘分。“我们接触的第一任医生现在已经退休了,当时刚确诊的时候我们对这个病一点都不了解,每天有很多很多问题,但是对我们每一次的问询,他永远都会耐心地给予解答,除了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还会顾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反复叮嘱我在这个时期要多陪伴、关心爱人,给予情感支持,提高她的安全感,我们和医生就在这样的相处中建立起信任关系。”陈先生说,“那时候我以为是我们幸运遇到了一位好医生,直到今天,我们接触了四位医生,他们竟然全是这样对待患者的,永远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这实在太难得了,所以想送一面锦旗表达我们的感激。”
  在肿瘤内科这个特殊的科室里,多数患者都是危、重病人,每一位患者时刻与病魔进行着顽强地斗争,医护之间的关系仿佛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更像是并肩而立的战友。“我们现在每次来这儿就像回家了一样,看见医生和护士们很亲切,彼此像老朋友一样打招呼,说‘来了啊’。他们每天都会主动关心患者,不仅仅是我们,住院的每一位他们都是这样对待。即便我现在对医院很熟悉了,但是一去那儿护士们还是会事无巨细的叮嘱我怎么走,要注意些什么。”陈先生介绍,在专注病情的同时,医护人员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入手,多层面给予暖心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属送去安慰和希望,让他们在病痛与恐惧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赠送锦旗当天,陈先生徘徊在医生办公室和病房一上午,可中午都快过去了,才总算在走廊“堵”到正从治疗室匆匆赶回科室处理事务的杨洪波主任。从一大早开始,杨洪波和柯振宇就像上了发条的永动机,奔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就连赠送锦旗的两分钟时间里,杨洪波也被找过来的患者家属拉住问询其父亲的病情,而他温润和煦的脸上依旧挂着笑容,耐心地解答着。 
  对于陈先生和爱人来说,一面锦旗也许不足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但却是对医护人员救治能力、治疗措施、护理水平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赞赏和激励。接过锦旗的杨洪波表示,“我们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传递爱与希望的神圣使命。感谢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我们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肿瘤患者送去健康与希望,让医患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与美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