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教学改革
公共教室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关键场所,其空间布局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公共教室空间布局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为顺应时代发展,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在空间布局方面进行了精心规划与调整。
一是增设竹风楼研讨型教室。新增的研讨型教室以小组讨论为核心,设置多个讨论区,配备适宜桌椅,方便学生围坐交流探讨。同时,为支持协作学习,每个讨论区均配备先进多媒体设备,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展示分享观点想法。此外,考虑到学生学习对网络和电源的需求,研讨型教室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网络接口和电源插座,学生可随时随地连接网络,获取丰富学习资源,进行在线学习交流。这些研讨型教室既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教学手段方法,促进了教师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是增加中小型教学空间。为顺应小班化教学趋势,校区在图东环楼和学思楼西区增加大量中小型教学空间。这些教学空间布局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桌椅摆放方式,不仅方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习惯和需求,自由组合桌椅,形成不同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同时,中小型教室配备适量的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接口,满足师生教学和学习需求。中小型教学空间的增加,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优化调整原有教室布局结构。校区在增设中小型教学空间的同时,还根据需要对原有教室布局结构进行了优化。例如,将一些空间开阔、功能单一的大型教室分割成多个小型教室,使每个小型教室空间更加紧凑,为学生提供更加专注、互动性更强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契合小班化教学需要。另外,对一些传统多媒体教室进行升级改造,配备先进教学设施设备,既满足教师多样化教学需求,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满足了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场景下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升级硬件设施,优化师生体验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宜人的温度、舒适的座椅、合理的装修以及协调的色彩搭配和柔和的光线环境,都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为给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舒适、便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校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是公共教室智慧空调全覆盖。近几年,校区多方筹措资金,精心制定方案,已实现公共教室空调全覆盖。新安装的智慧空调系统具有诸多优势。硬件方面,能效比高、静音舒适;软件方面,科技感满满,采用智能动态管控,与监控系统集成对接,可自动识别教室内实时使用情况,根据室内人员数量、天气温度等自动实现开关机、模式调整、温度设定、定时等动态控制,人性化十足。它不仅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升了教学环境品质,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它更是校园智慧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期可对接照明、教学器具等扩展更多功能,为未来校园智慧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图东环楼公共教室课桌椅全面更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校区对图东环楼公共教室课桌椅进行了全面更新。此次招标采购的课桌椅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原理,经过专业团队的精心研发和反复测试,能够更好地贴合学生的身体曲线,为身体各个部位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无论是头部、颈部、背部还是腰部,都能感受到座椅带来的舒适支撑力。这样的课桌椅极大地减少了学生长时间坐着带来的疲劳感,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新课桌椅采用了更加舒适的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确保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保持清爽舒适的状态。
三是学思楼西区基础装修和窗帘购置。校区对学思楼西区进行了教室基础装修升级改造,涵盖了所有教室门窗更换、墙面粉刷、吊顶、线路改造、地面铺设以及厕所改造。新的装修让教室更加整洁有序,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了更加专注于教学和学习的环境。精心挑选的色彩组合更加协调,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既不会过于刺眼,也不会过于沉闷,为教室增添了一份温馨与舒适。除了基础装修的升级,校区还为每个教室安装了新窗帘,有效减少了光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避免过强的光线造成视觉疲劳,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适宜学习的环境。
三、增添人文氛围,打造魅力校园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校园文化建设如璀璨明珠般散发着独特魅力。校区致力于打造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而公共教学楼作为师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安装教学楼指示标识,完善功能布局。图西教学楼作为校区重要教学场所之一,结构复杂的特点长期给师生带来不便,教室难找的问题不仅降低教学效率,也困扰着日常教学活动。为解决这一难题,校区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组织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制作了导视牌、索引牌、楼层牌、教室门牌等各类指示标识,并对4个步梯处的侧墙墙面指示标识进行粉刷,使醒目的标识在视觉上更加突出。各类指示标识不仅为师生日常教学活动提供清晰指引,还在紧急情况下为疏散提供明确方向。
二是加强公共教学楼文化建设,立德树人。建设具有山大特色的公共教学楼文化,首先从涂刷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校训精神和校风入手。校区在学思楼西区大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地展示“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体现山东大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激励每一位师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以简洁而深刻的内涵,成为师生追求知识、塑造人格的精神指引。在走廊和楼梯设计主题文化墙,精心挑选的名言警句如明灯照亮师生前行道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让他们在学术探索中无畏艰难,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以赤诚之心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这些内容的展示,让师生在日常行走中感受文化熏陶,潜移默化提升综合素质,塑造人文精神,立德树人。
三是设置学习角,助力师生成长。教学楼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场所,空间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师生学习体验。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校区充分利用学思楼西区2至6层的公共空间设立了5处学习角,在图西教学楼的5处空闲区域安装了弧形卡座和普通茶几卡座。这些学习角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学楼的空间利用效率,为师生提供了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角是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理想之地,可远离喧嚣,专注于知识探索和学习任务完成。教师也能在这里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学习角不仅仅是学习空间,更是交流分享的平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支撑,并使整个教学楼的功能更加完善,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人文气息。
四、强化数字体验,推动教育创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强化数字体验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校区积极推动教育创新,探索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是积极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提升教学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教室建设正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校区已建成各类智慧教室129间。教室内的智能交互大屏显示清晰,支持多屏互动等功能,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参与互动。智能录播系统能够自动录制教学过程,既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又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智慧教室还依托强大的教学软件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教学课件、视频等资源,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智慧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师生受益于数字化教学的便利和优势。
二是运用智能教学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交流。智能教学互动平台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校区购置的雨课堂、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在线教学互动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互动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实时发布测验、投票、提问等互动环节,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即时参与,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智能教学互动平台还可以实现课后的互动和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查看教学资料、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教师可以在线批改作业、解答学生的问题,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平台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绩,为教师提供教学评估和改进的依据。
三是建设全息教室,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山东大学一体规划下,校区建设了全息互动教室。全息教室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教学内容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创造出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全息教室中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手势、触摸等方式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提高实践能力。另外,全息教室资源丰富,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获取山东大学一校三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韩秀峰 赵辉 姜学思)
公共教室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场所,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好坏。近几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升级硬件设施、增添人文氛围、强化数字体验等措施,持续推进公共教室升级改造,公共教学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为校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在优美的教学环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良好的教室环境中专注学习提升。整洁、舒适、现代化的公共教室环境已经成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舒适度,也增强了校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和品牌价值,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