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亚伟专栏
幸福在给予和被给予之间
  • 2011年06月20日 作者:
  • 【PDF版】

    刘亚伟,笔名亚子,北师大研究生学历,原籍曲阜,下过乡,当过兵,资深报人,现为自由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科普读物等十余种。

    每个人都是给予者,同时又都是被给予者,是爱和梦想创造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2003年,万科老板王石为攀登珠峰路过拉萨,当地的朋友车刚建议他去一所盲童学校看看,王石后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态:“觉得无非就是给点钱,去的时候也是带着一种给予者的优越感去的。”后来发生的事让王石始料不及,当他面对那些孩子时,他却觉得,真正的给予者不是自己,而是面前这些可爱的孩子。他来时的优越感被盲童们的歌声彻底瓦解了,他反问自己:“面对相同的境遇,我是否也能像他们那样笑对人生?”

    这所盲童学校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苏珊·萨布莉亚·坦芭肯的德国女子,和她的盲童学生一样,她自己也是一个失明者。1982年,这个出生在波恩附近一个小镇上的12岁女童,因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失明,但萨布莉亚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她坚信盲人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做许多事情,正是这个信念,支持她1998年由波恩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拉萨旅游。

    在拉萨,萨布莉亚得知一个让她震惊的现实:当地人相信盲人是由于前世造孽遭到神谴而在今世受罚的人,不少盲童出生时就被溺毙,活下来的也被冷酷对待。萨布莉亚决定留下来为这里的盲童做点什么。

    她的建立西藏助盲项目的构想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资助,1999年,萨布莉亚的盲童学校建立起来。如今,这所盲童学校有60多名学生,按照不同年龄分为老鼠班、老虎班和兔子班,开设的课程有英文、藏文、汉语、计算机、美术和音乐。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萨布莉亚创造了藏盲文,并发明了藏盲文打字机,她的学生们成为第一批能阅读藏盲文的人。前来探访者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敲击着打字机,大声朗读着字母和单词,其中有许多孩子甚至可以用英文与来访者交流。

    这里的课间休息时间是一个小时,萨布莉亚这时最喜欢趴在二楼楼台的栏杆上,听孩子们踢足球的声音。足球滚动起来,球里面的铃铛响起来,孩子们拔腿朝着响声追过去。有时,学校里的那只藏獒也会参与,它把球咬在嘴里,静静地站在那里,孩子们听不到铃声,相互询问:“球呢?球呢?”

    盲童们在这里除了接受初级的学校教育和基本的生活技能训练,还必须接受一些适合盲童从事的职业技能培训,比如按摩、推拿和手工编织,有些具备相关天赋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医疗和看护。已经开始有盲童长大毕业,找到了谋生的职业,2000年入校的多吉和强巴回到家乡开了一家茶馆,另一个孩子在拉孜一家旅馆当上了翻译。更多的孩子在盲童学校的农场里学习着织地毯、打毛衣、放牧、种地、挤牛奶,有的孩子甚至在用从荷兰学来的技术制作奶酪……

    2009年11月13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在北京为苏珊·萨布莉亚·坦芭肯女士颁发“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奖牌。2010年初,萨布莉亚入选2009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一位推选委员会委员这样评价萨布莉亚:“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这个故事让我们这些迷失于这个金钱至上时代的人,重新看到了头顶上澄明的夜空。

    让我们用这样一段话做结尾:人类的幸福或许就在这两者的转变之间,所以萨布莉亚才会说:“这不是付出,而是快乐。”

    每个人都是给予者,同时又都是被给予者,是爱和梦想创造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腹隆起
幸福在给予和被给予之间
华盛顿之夜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