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的精髓
2015年06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奎章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就是儒家在这一著作中阐述的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益乎”,把中庸说成德的最高境界。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以昭明圣祖之德也”。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按照这一理论,要求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应该采取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态度。这是积极意义的中庸。而调和折中与保守意义上的中庸,当然是消极意义的。其实,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庸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磁悬浮列车,你必须使电磁铁和导轨之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获得平衡,才能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上面运行。而这个保持间距和平衡的工作必须做得切切实实,否则就会出现灾难性的事故。由此还使人想到中国几大菜系的特点,简单地说,粤菜一般偏甜,川菜一般偏辣,而鲁菜却没有这些“偏”。它不东也不西,而且,鲁菜以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营养、颜色和味道等为依据采取的烹饪措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突出和体现这些本质的优势,而不是笼统地用一把糖和一把辣椒去做。这里面就应该有中庸的思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菜精髓的话,那就是“中庸”。
  能否中庸地或者恰到好处地待人处事,与个人的社会经验、文化道德修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儒家要求实现中庸,必须尊重人本身的天赋本性,还要看重后天的学习和修养。把先天和后天结合起来,把率性和修道结合起来,通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种为学的程序,使人在主观心性上养成至诚的境界,才有可能逐渐靠近并实现中庸的思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