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槊泉流淌出的故事
2019年1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青兰
  
  在西营街道办东北方约十公里处,有一座海拔760米的山巅,酷似元宝形状,高高隆起在崇山峻岭之上,当地人称“元宝山”,站在元宝山顶,东可观日出,南可望泰山,北能眺黄河。元宝山下的陡崖峭壁上悬挂着一个小小的村落,常年在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这便是济南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拔槊泉村。村子东头有一眼泉子,名叫“拔槊泉”。
  以往漫长的岁月,村里人一代代依靠天然泉水生存。泉水自石罅中流出,叮咚有声,清澈甘甜,从不枯竭,当地人称作“神泉”。在海拔700多米高的山巅怎么会有泉子呢?据说,李世民率兵东征时被敌军一路追杀至此,人困马乏,口渴难耐,纷纷倒地,而敌军步步紧逼,形势危急,情急之下李世民夺过身边将士的槊绝望插地,仰天长叹:莫非苍天绝我于此?欲拔槊自刎,不料一股清泉随槊而出,人马痛饮绝地逢生。 
  时隔不久,在与拔槊泉遥遥相望的梯子山脉的一条极为隐秘的小山沟里,李世民再次躲过了敌军的追杀。现在这里是距西营街道办事处驻地约十公里处的一个小自然村——藏主庵。同一地域两次遇险两次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令李世民震撼:此乃风水宝地。又经仔细巡察发现:四周群山巍峨,深谷回环,林荫凝碧,奥妙莫测,易守难攻。便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休兵养马,养精蓄锐。他在百川汇聚的青龙寨安下了第一个大营——西营,这就是今日西营的由来。 
  拔槊泉一槊成泉,流淌出了西营锦绣山川,流淌出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距拔槊泉村北约3公里处有一宽敞的山场,此处草木茂盛绿草茵茵,李世民在此圈为“养马场”。养马场南约二百米的山下有一个浅浅的水湾成为饮马的地方曰“饮马湾”。饮马湾西,是一道长约两公里、宽约千米的山岭,岭上平坦宽阔,两侧悬崖峭壁,李世民在此操兵练马称为“小跑马岭”。李世民的将士在小跑马岭跑马后,就到现在离拔槊泉村西两公里的山岭上遛马,曰“遛马岭”。跑马岭上究竟跑过多少马无人说得清,但高耸的山岭踏城平川绝非朝夕之功。一日,李世民在小跑马岭指挥兵马操练时,被荆棘的倒齿钩扯住战袍而无法挣脱,他生气地说:今后你们别再长倒齿钩了。君无戏言,从此小跑马岭上的荆棘果真都没有倒齿钩。
  至今拔槊泉人保留着一个传统,只养骡驴不养马,大概是因了李世民在此跑过马,皇上至尊之故。传说村里人世世代代无人能把马养活,即使外地马路过此地,也是必死无疑。“养马场”东侧是绝壁断崖,深不可测。据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曾有一队日军骑兵路过时人仰马翻全部葬身此地。据当地的老人讲,之后日军虽胆战心惊不敢再踏进此处半步,却采取了残忍的报复行动,把周边村子的老百姓抓到这里杀死后推下断崖,使之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万人坑”,至今崖下白骨犹存。再后来,有善心人士捐资捐物,在崖上建起“真武庙”超度亡灵,祈求保佑一方平安。至今“真武庙”香火不断。 
  多少年来,拔槊泉的泉眼处槊痕依稀可见。如今的小跑马岭,上世纪末就被村里人开山劈岭建成了一条天街,天街两侧蜀柏成林直通进村子,像当年李世民的战马列队。拔槊泉村南山下现为积米峪村,是当年李世民储存粮草的地方。当时李世民屯兵主要在西营、南营,积米峪的粮草通过李世民亲封的“玉符河”运到西营西南的黑峪寨口——“晾米台”晾晒后,再分送到各营地。玉符河原叫清水河,是锦绣川源头,原来一到旱季河水枯竭,为了运粮,李世民亲封了“铜底铁河”,到现在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李世民在西营、南营练兵时,将箭射到云梯山下,便留下了上箭杆、下箭杆遗迹,也即现在的上降甘、下降甘两个行政村。两个村的后山是大跑马岭,即现在的济南野生动物世界,与拔槊泉附近的小跑马岭遥遥相望,都是李世民跑马练兵的地方。
  积米峪现属于西营较大的村庄,由东崖、西崖、火窝、灰泉、黄路泉顶、孔老峪、遛马岭、弯弯地八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有六个自然村分布在拔槊泉周边的山岭。从2016年,各级政府投资上亿元实施村庄搬迁整合,山上祖祖辈辈茅屋草舍的自然村民鹞子翻身,整体下山住进了楼房。 
  西营许多村名地名都与李世民有关联,好多传说中的故事好像都有遗迹可循。除了西营、南营等少数行政村外,大部分行政村像积米峪一样都由好多自然村组成,最小的自然村只有几户人家,这些小山村像葡萄一样一嘟噜一嘟噜分挂在山顶或半山腰。此种情形除因了山区地理位置特殊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与李世民有关,那就是西营各村的姓氏繁杂,相传是当年李世民的残兵散将隐姓埋名遗落在此之故,其后代生生不息繁衍成今天的小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