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家5个“病号”,我要先救孙子
为让耳聋的孙子能听见,奶奶打算倾尽全力
  • 2011年03月03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闫丽君刘新 实习生 宋佳

    2日,记者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获悉,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小珩今年不满4岁,他家境特殊,父母都是残疾人,爷爷奶奶也都有病。59岁的奶奶汪淑英说:“只要能让孩子恢复听力,我愿意用生命交换”。

    在小珩7个月的时候,汪淑英带着异常的孙子去医院检查,最后确诊小珩患有先天性耳聋。“当时我哭得都走不动路了。”

    汪淑英告诉记者,小珩的母亲是个聋哑人,被评为一级残疾;父亲患有听力障碍,被评为三级残疾。小珩也是听力残疾,属于一级残疾。她自己有腰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她老伴一直患有高血压,又突发脑血栓,花了家里很多钱。“我儿子和媳妇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老头赚点钱养活家。”

    小珩不到两岁时,汪淑英申请到了国家项目,给小珩安装了助听器。从此,汪淑英老人就踏上了一条更艰苦的道路———送小珩到聋儿听力语言恢复中心。

    “要坐90分钟的车才能到康复中心。”汪淑英说,每天要骑3公里的车到林家滩,坐605路车到郭家屯,然后转52路车才能到康复中心。这里每天上午8:30上课,下午3:30放学。“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早晨5点多起床,给儿子和老伴准备早饭,6点左右叫醒小珩,给他穿衣服、洗刷,喂他吃饭。”汪淑英说,冬天不管多冷,7点必须赶到站点。

    现在唯一鼓励她走下去的是,孙子口里那咿呀不清的“奶奶好”。

    汪淑英含着泪说,孙子已经4岁了,再不做植入电子耳蜗的手术,就会错过最佳手术时间。但电子耳蜗需要16万元,国家能补助10万元,另外6万元需要个人掏。“这钱对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根本凑不够。”

    据了解,家里所有支出都靠林温星每月600元的收入。记者给这600元支出算了一笔账,林温星身体不好,每月至少要100元降压药维持生命,240元是送孙子的路费,30元电费,50元话费,100元孙子的伙食费,每个月其他开销也就剩下80元。

    能筹钱的办法都想了,汪淑英说,为了给孙子治病,她准备到银行抵押她那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只要能帮孙子恢复听力,我愿意用命换。”

    相关链接

    烟台听力残疾人逾3万名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记者从烟台市残联获悉,我市现有持证听力言语残疾人3万多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烟台市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徐春说,该中心自建立以来共收治了280多名孩子,现在仍有35名聋儿在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据烟台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张月琴介绍,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不可忽视,“也有部分孩子因为药物、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原因导致耳聋。”

    另据了解,聋儿治疗费用较高,目前很多聋儿的治疗因此耽搁下来。

    记者 闫丽君 刘新孔雨童 通讯员 邢守林实习生 宋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65吨大货车市场内突然溜车
我这是在卖艺,可不是在乞讨
一家5个“病号”,我要先救孙子
醉酒驾车又逮了一个两月后再逮住就大了
西大街上小坑太多了一不小心就能崴脚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